返回顶部
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
技术文章 更多技术文章

[伤寒113方] 第十三方 调胃承气汤

[复制链接]
古月道人Lv.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3-21 17:29:22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调胃承气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原文节选]

  •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
  •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可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伤寒论》)
  •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
  •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 大便不通,胃气不和者,宜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
  •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伤寒杂病论)

[用法]
  • 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功用]
  • 缓下热结。

[适用症状]

  • 伤寒阳明腑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秘,腹满谵语,中焦燥实;及伤寒吐后腹胀满;或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者。

[方解]
  • 《医方考》:大黄苦寒,可以荡实;芒硝咸寒,可以润燥;甘草甘平,可以和中,此药行,则胃中调而里气承顺,故曰调胃承气。
  • 《医宗金鉴》:本方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专攻下也。《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2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备矣。更佐甘草之缓,调停于大黄、芒硝之间,又少少温服之,使其力不峻则不能速下而和也。

[药解]

  • 大黄可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 炙甘草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 芒硝的作用是泻下,软坚,清热。

[综合分析]

13调胃承气汤.png

登录后可查看完整内容: 请 登陆 或者 注册账号
古月仙居       由古月道人建立于2025年1月1日,本站存在的意义:其一是本人自我学习和复习的过程,其次也是为分享及弘扬医道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医道爱好者可以有一方学习交流的净土。
  • 官方手机版

  • 微 信 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