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
技术文章 更多技术文章

[伤寒113方] 第十七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

[复制链接]
古月道人Lv.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3-22 16:51:4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方剂组成]
  • 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
  •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 解表清里。


[适用症状]
  • 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


[方解]
  • 方中的葛根、甘草为功能和鑀肌肉的紧张;黄连、黄芩能调整胃肠的运动,又能除里热,而有消炎、建胃、整肠的效能。
  • 本方是由很简单的药物所构成的处方,而以其中的葛根为主药。葛根有滋润的作用;血液由于失去水分而凝固时,能滋润血液,缓解项背肌的拘挛和心下痞硬;黄连可治里热上迫;黄芩能祛除心胸中的热气;甘草是用于调和诸药。
  • 本方以内清胃肠之热为主,并能外解肌表之热,故对胃热盛下痢,而表证未解者,及大便下血,最为适宜。本方可视作三黄泻心汤中,取去大黄,而换入葛根与甘草者。因为本证是表里热郁而下利,但里并不若三黄泻心汤之实,故去大黄。本方主药为葛根,具有解肌及滋润体液作用;与甘草配合,能缓解筋肉紧张;与黄芩、黄连配合,又能调整胃肠运动。黄芩与黄连,其本身则皆为泄热之剂,而有消炎、健胃、整肠、止利等功效。又芩连能除酒毒湿热,葛根亦能解酒,故本方对于饮酒过度而呕吐、下利或心下痛者亦宜。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是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 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表未解而里热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佐使。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
  • 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
  • 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利,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注意事项]
  • 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药解]
  • 葛根可以解肌退热,透发麻疹,升阳举陷,止泻,生津止渴;
  • 炙甘草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 黄芩的作用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黄连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综合分析]
17葛根黄芩黄连汤.png


登录后可查看完整内容: 请 登陆 或者 注册账号
古月仙居       由古月道人建立于2025年1月1日,本站存在的意义:其一是本人自我学习和复习的过程,其次也是为分享及弘扬医道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医道爱好者可以有一方学习交流的净土。
  • 官方手机版

  • 微 信 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