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
技术文章 更多技术文章

[伤寒113方] 第二十方 小青龙汤

[复制链接]
古月道人Lv.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3 天前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古月道人 于 2025-8-23 21:57 编辑

小青龙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原文节选]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下略)(《金匮要略》)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
  • 麻黄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伤寒杂病论)

[用法]
  •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

[功用]
  •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适用症状]
  • 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之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清稀、苔润滑、不渴饮、脉浮紧。
  • 治痰饮咳喘或身体疼重,肢面浮肿者。

[方解]
  • 本方是治胃内有停水的人,因受外感而表证与胃内停水相互关连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换句话说,即干喔是胃内停水受到表热的冲动上逆而起的;喘咳为表热与停水迫于呼吸器所发生的;下痢为停水下行所致:噎(咽下困难)为咽下物与上迫的停水冲突而起;小便不利为停水上行而不下降所致;又小腹膨满为停水聚集于下腹部所生。
  • 因此,用麻黄与桂枝以解散表证,桂枝能抑止水毒上冲;麻黄能治喘咳;细辛、干姜、半夏祛除胃内停水,白芍与五味子能鎭咳止嗽;甘草调和诸药,并鎭静上冲之气,又能缓和组织的紧缩。
  • 本方具有外解太阳风寒,内温太阴脾肺和止咳平喘强心利尿之功,体现涤饮解表的法则,主要是治外感风寒,内停寒饮之咳嗽证。以发邪逐水为主要目标。因为表邪不解,而心下胸中,又有水毒与寒气,由于水气动摇充击,致发生咳嗽、喘息、干呕、浮肿、及涎沫分泌过多等症状,如邪解水去,诸证自消。
  •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的差别,从表实里热,此为表实内饮。故两者发表之药同,而治理之药则不同。本方除同样用麻黄发汗平喘,宣肺行水,为君,桂枝辛温解肌,助麻黄以解表,温阳化气外;另用细辛、干姜、半夏、润肾行水,收逆气,散水饮;并用白芍、五味子,止咳平喘,予以收敛;二者发汗以散邪水,收敛以固真水,一散一收,相互制衡,以免过于发散或酸收,共呈涤饮解表,止咳平喘功效。
  •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宜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注意事项]
  • 外寒证轻者:麻黄可用炙麻黄。
  •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 若麻黄用到15g以上时,需要久煮至少两小时。
  • 有麻黄的处方不可超过晚上八点服药,否则容易造成失眠的情况。如果这样做还是有失眠的情况,请改成早午饭后服用即可。
  • 体型瘦弱者,体弱多病者,瘦弱面白多汗者,均应慎用麻黄。

[药解]
  • 麻黄可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芍药用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 细辛的作用是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 干姜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 炙甘草是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 桂枝在本方中是用来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 五味子可以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 半夏用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综合分析]



登录后可查看完整内容: 请 登陆 或者 注册账号
古月仙居       由古月道人建立于2025年1月1日,本站存在的意义:其一是本人自我学习和复习的过程,其次也是为分享及弘扬医道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医道爱好者可以有一方学习交流的净土。
  • 官方手机版

  • 微 信 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