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
技术文章 更多技术文章

[伤寒113方] 第十四方 四逆汤

[复制链接]
古月道人Lv.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3-22 16:19:09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逆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原文节选]

  •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伤寒论》)
  •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伤寒论》)
  •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伤寒论》)
  •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伤寒论》)
  •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伤寒论》)
  •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伤寒论》)
  •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方剂组成]
  •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伤寒杂病论)

[用法]
  •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 回阳救逆。

[适用症状]

  • 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证。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榖,腹中冷痛,口淡不渴,舌质淡白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微细。
  • 因误汗或大汗淋漓所致亡阳危证,尤宜急用本方。


[方解]
  • 本方是由甘草、干姜、附子等三味药物所构成,亦可视为是由甘草干姜汤加附子所组成的。附子对于振兴新陈代谢的沉衰,具有显着的功效,所以本方与甘草干姜汤证相似,用于新陈代谢极度沉衰的时候。因此,新陈代谢机能亢进而病证属于发扬性者不可使用本方。
  • 在构成药物中,附子能作用于表、里,而温寒冷,祛除由于寒而起的症状——疼痛,又能顺行兼寒而起的水的停滞,且能补虚及振奋沉衰的新陈代谢;干姜温里寒,而调整局部性贫血;甘草补表里两虚,并强化消化器机能。总之,本方能温里寒,补虚,温表寒而补表,止下痢清谷,治四肢的厥冷,促进新陈代谢的机能,且有强心的作用。
  • 本方能温散里寒,主治四肢厥逆,在新陈代谢机能极度沉衰的场合,用之有振兴机能之效。适用本方的患者有四肢厥冷,恶寒,颜面管白等症状,往往会下利清谷,或时起呕吐,其脉为微脉或廷脉。寒冷在表的时候,有时会发生真寒假热的现象,但手足厥冷为必要的症状。本方以能回覆四肢的厥逆而取名,故亦称为回逆汤。方中附子,为大热药,有兴奋神经,鼓舞细胞,增进体温,强化全身一切机能之力。干姜亦为热药,温中祛寒,逐阴回阳,与附子为伍,相得益彰。甘草则内补中虚,外和荣卫,并有缓急、镇痛、消满、去痰、止利等作用。药仅三味,却能发挥逐寒救逆的伟功。又将其中干姜之量加倍,名曰“通脉四逆汤”,用于本方之证的剧症。
  • 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调,则腹痛吐利。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臣以辛热之干姜,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注意事项]
  •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 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
  • 真热假寒者忌用。面色红润、口臭声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脉数滑有力、舌质红瘦、苔焦黄或黄腻者,慎用本方。
  • 生附子有毒,煎煮时间至少需两个小时以上。

[药解]
  • 炙甘草可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 干姜用来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 炮附子的作用是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综合分析]

14四逆汤.png

登录后可查看完整内容: 请 登陆 或者 注册账号
古月仙居       由古月道人建立于2025年1月1日,本站存在的意义:其一是本人自我学习和复习的过程,其次也是为分享及弘扬医道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医道爱好者可以有一方学习交流的净土。
  • 官方手机版

  • 微 信 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