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原文节选]
-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伤寒论》)
-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伤寒论》)
-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
-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伤寒杂病论)
[用法]
- 九碗水中小火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约煮一小时半。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
[功用]
[适用症状]
- 外感风寒证,症见头痛,身疼痛,发热,无汗,恶风或恶寒,项背强急不舒,或下利,或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 本方是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所组成,功能和缓肌肉的过度紧张,而使血行旺盛,并有发汗利尿的效能。但,胃肠虚弱者或肌肉弛缓者服用本方后,往往会引起脱力感,或食欲减退。
- 本方是从桂枝汤减少桂枝、白芍份量,而加葛根、麻黄组成;或从麻黄汤中去杏仁,加葛根、大枣、生姜、白芍亦能构成此方。本方的症状为表有实热而项背紧张,或在体表有局部性的瘀血。
- 本方为外感无汗恶寒项背强急时之发汗剂,作感冒药使用之机会最多,且有明显效果,并可治肠炎与赤痢初起,发热有恶寒者。
- 本方即在桂枝汤中,加入葛根与麻黄。因方中葛根居主位,故名。葛根能升津解肌,促进身体表面之血液循环,使之解热,并能促进肠管之收缩,使容易排泄;麻黄配合甘草可治咳嗽,缓和身体表面的紧缩,配合桂枝有发汗作用;桂枝可调节血行;白芍有促进消化系统之机能及强壮的作用;甘草可解毒调和诸药;大枣有滋润之功;生姜可助血行,扶中而通脉。故本方不但为热性病在表证时所常用,对于非热性其他杂病,不论有无发热,恶寒,凡脉浮有力,项背部有紧张感及炎症充血,或自下痢,或急性痉挛等症状者,均可使用,范围亦甚广。
[注意事项]
- 麻黄如果用超过15g时,必须久煮至少两小时。
- 有麻黄的处方不可超过晚上八点服药,否则容易造成失眠的情况。如果这样做还是有失眠的情况,请改成早午饭后服用即可。
- 体型瘦弱者,体弱多病者,瘦弱面白多汗者,均应慎用。
[药解]
- 葛根可以解肌退热,透发麻疹,升阳举陷,止泻,生津止渴;
- 麻黄用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大枣的作用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 桂枝可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 芍药是用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 炙甘草在本方中是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 生姜可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