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
技术文章 更多技术文章

[伤寒113方] 第十二方 芍药甘草汤

[复制链接]
古月道人Lv.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3-21 17:10:0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芍药甘草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原文节选]

  •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方剂组成]
  • 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

  • 六碗水煮成二碗,饭前各温服一碗。

[功用]
  • 调气养血,镇静止痛。

[适用症状]
  • 肝阴不足、克犯脾土,腹拘急而痛。
  • 阴液不足、筋脉失养,手足挛急。

[方解]
  • 由白芍与甘草二味所构成,有治肌肉的急迫性挛急的效能。
  • 白芍用于缓和筋的拘挛,消散涩滞的血液、止痛及消除麻痹;甘草为缓解急迫和挛急的圣药,且有解毒、通经脉等的药能和作用,又能消解发汗后的余邪与缓急,调和气血,治脚挛急和其他的筋痉挛。
  • 依据细野氏等的药理实验,认为是由于甘草的末梢性的鎭静与抑制作用,加上白芍的中枢性的痛觉中枢及脊髓性的反射弓的兴奋鎭静作用,互为协调,而发挥本方的病态生理——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和疼痛的治效。又白芍对于末梢性的筋本身具有兴奋作用,所以能够补正和调和甘草的末梢抑制作用。
  • 这些都是在汉方处方上所常见的,由于生药的配合而发挥药效的特殊性,因配合作用点互异的白芍和甘草,而使其鎭痉作用得到相乘的强化。
  • 本方对于足腓肠肌挛痛有神奇效果,为临床上方便之剂。以热病、发汗过多之后,发生急迫性、泪烈性的筋肉挛急为主要目标。不限于四肢的筋肉,他如腹部、腰、背等处的筋肉,以至胃、肠、支气管、胆囊、输尿管等的平滑筋之痉挛,均可适用。
  • 本方药仅两味,却能发挥镇挛止痛之效,白芍酸收而苦泄,能泻肝行营气,甘草温散和逆,能缓肝和脾,深治而通经脉。

[注意事项]
  • 肌肉松软者、大便不成形而无腹痛者应慎用。

[药解]

  • 芍药可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 炙甘草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综合分析]

12芍药甘草汤.png

登录后可查看完整内容: 请 登陆 或者 注册账号
古月仙居       由古月道人建立于2025年1月1日,本站存在的意义:其一是本人自我学习和复习的过程,其次也是为分享及弘扬医道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医道爱好者可以有一方学习交流的净土。
  • 官方手机版

  • 微 信 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