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原文节选]
-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
[方剂组成]
- 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
[功用]
[适用症状]
- 肝阴不足、克犯脾土,腹拘急而痛。
- 阴液不足、筋脉失养,手足挛急。
[方解]
- 由白芍与甘草二味所构成,有治肌肉的急迫性挛急的效能。
- 白芍用于缓和筋的拘挛,消散涩滞的血液、止痛及消除麻痹;甘草为缓解急迫和挛急的圣药,且有解毒、通经脉等的药能和作用,又能消解发汗后的余邪与缓急,调和气血,治脚挛急和其他的筋痉挛。
- 依据细野氏等的药理实验,认为是由于甘草的末梢性的鎭静与抑制作用,加上白芍的中枢性的痛觉中枢及脊髓性的反射弓的兴奋鎭静作用,互为协调,而发挥本方的病态生理——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和疼痛的治效。又白芍对于末梢性的筋本身具有兴奋作用,所以能够补正和调和甘草的末梢抑制作用。
- 这些都是在汉方处方上所常见的,由于生药的配合而发挥药效的特殊性,因配合作用点互异的白芍和甘草,而使其鎭痉作用得到相乘的强化。
- 本方对于足腓肠肌挛痛有神奇效果,为临床上方便之剂。以热病、发汗过多之后,发生急迫性、泪烈性的筋肉挛急为主要目标。不限于四肢的筋肉,他如腹部、腰、背等处的筋肉,以至胃、肠、支气管、胆囊、输尿管等的平滑筋之痉挛,均可适用。
- 本方药仅两味,却能发挥镇挛止痛之效,白芍酸收而苦泄,能泻肝行营气,甘草温散和逆,能缓肝和脾,深治而通经脉。
[注意事项]
[药解]
- 芍药可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 炙甘草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