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原文节选]
- 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主之。(《伤寒论》)
[方剂组成]
-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朮;茯苓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伤寒杂病论)
[用法]
[功用]
[适用症状]
-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方解]
- 本方为桂枝汤去桂枝加茯苓、白朮而成。方以白芍、白朮、茯苓三药为主药,白芍开泄水结,通利小便;白朮健脾散水;茯苓淡渗利水;大枣、甘草补土制水。水结得开,小便通利,里气得通,表气亦和,诸症悉除。本方组方主旨,在于开结利水,不在解肌发汗,其获效指征当为“小便利则愈”。 全方开结利水,宣通表里,表气失和的症状自然消除。治里达表,立此治法,独具新意。
- 《尚论篇》:在表之风寒未除,而在里之水饮上逆,故变五苓两解表里之法,而用茯苓、白朮为主治。去桂者,以已误不可复用也。然桂枝虽不可用,其部下诸属,皆所必需。倘并不用白芍以收阴,甘草、姜、枣以益虚而和脾胃,其何以定误汗、误下之变耶?故更一主将,而一军用命甚矣,仲景立方之神也。
- 《伤寒贯珠集》:表邪挟饮者,不可攻表,必治其饮而后表可解。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朮,则不欲散邪于表,而但逐饮于里,饮去则不特满痛除,而表邪无附,亦自解矣。
- 《伤寒论类方》:凡方中有加减法,皆佐使之药,若去其君药,则另立方名。今去桂枝为名,所不可解。殆以此方虽去桂枝,而意仍不离乎桂枝也。
[注意事项]
- 历代医家对于本方颇有争议,如成无己认为不去桂,而加苓、朮;吴谦等认为去桂当是去芍之误;柯琴、陈修园服膺原文,仍主去桂其说。服用本方后,呈现小便利湿标志疾病向愈,药证相符,病可应期而愈。太阳温病证与脾胃湿热水气证相兼者禁用。
[药解]
- 芍药可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 炙甘草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 生姜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 大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 茯苓是用来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 白朮在本方中是用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