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越婢一汤
方剂内容
出处:汉.伤寒论
[原文节选]
-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
-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伤寒杂病论)
[用法]
- 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
[功用]
[适用症状]
[方解]
- 《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
- 《古方选注》:连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4分之2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4分之1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冒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
- 《伤寒贯珠集》: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
- 《金鉴》:桂枝二越婢一汤,即大青龙以杏仁易白芍也。名系越婢辅桂枝,实则大青龙之变制也。去杏仁恶其从阳而辛散,用白芍以其走阴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用之,则主治不同也。以桂枝二主之,则不发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黄、石膏二物,不过取其辛凉之性,佐桂枝二中和表而清热,则是寓发汗于不发之中,亦可识也。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里热多,故用石膏之凉,佐麻、桂以和其营卫,非发营卫也。
[药解]
- 桂枝可以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 芍药用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 炙甘草的作用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 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 大枣是用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 麻黄在本方中是用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石膏可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八纲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