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道無爲 于 2025-1-18 22:36 编辑 , j+ v: s) C& X# Z$ P' z% |- n- h! U
第四章 任督二脉与十二经络 08手太阳小肠经 看卷八第 29 页小肠经。《内经》上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赤肠, 胃之下口等。 手太阳小肠经流注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到三点。有的人来找我看病,他说吃完中餐就很 累想睡个觉,一直昏昏沉沉到三点多精神起来了,这就是小肠有问题。小肠有问题,不得 见是病,而是小肠比较虚弱而已。 当按照时辰发病的时候,依《针灸甲乙经》就是取俞穴,我师父传给的荥穴也可以。 所以,如果你的小朋友,每天在学校念书,下午一点到三点都在打瞌睡,回来后,针下他 的荥穴或俞穴,小朋友比较乖的,下俞穴比较不痛!下荥穴比较痛,因为越靠近四肢末梢 就越痛,这是正常现象。 受盛之官:小肠 一般观念,小肠在肚脐少腹这边。小肠一样属火,属阳火,阳火来自阴火,来自心脏。 心脏在上面,心脏产生的热能传给小肠,心脏的下方就是动脉血管,血管里除了血以外, 还带着热。 《黄帝内经》说,心脏移热给小肠,移转心脏的热到小肠。所以,心跟小肠两个是表 里经,两个相表里。书上有些地方要更正,说“水谷于是分焉”是对的。写“大肠上口, 小肠的下口,是泌别清浊,渗入膀胱,渣碎流入大肠”这样说得比较浅。 真正进入生理学中心,事实上是这样:小肠消化食物和营养以后变成水和残渣,残渣 会到大肠。小肠的火在大肠下面烧,水在上面煮,所以这水会回流到肺脏,就是口中唾液 的来源。心主汗,全身会流汗,心脏功能很正常就会流汗,所以当运动时会流汗,这汗是 来自心,因为心脏正常。一接触到外面的热,热胀冷缩,毛孔就打开了,流汗就流很多了, 流汗流很多,汗水蒸发多了,水份就变少,小便自然而然也会变少。 小便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西医知道的,是从肾脏经输尿管传到膀胱里面,这只是其 中一个。中医认为三焦是水道。三焦是脏腑之间的油网,三焦跟膀胱是连在一起。小肠跟 膀胱贴在一起,尿液累积在膀胱里,因为小肠很热,所以尿液是紧贴在火边,水就气化了, 水一气化起来,膀胱就膨胀,就好像毛孔遇热打开一样,膀胱也是一样。平常不遇热,毛 孔是不会打开的,所以当膀胱一气化以后,膀胱会有很多小孔出现,这个小孔会排出干净 的水出来,这水会流到肝脏,帮肝脏来清肝脏,所以中医叫水生木。如果小肠冷了,这个 水就变冷的,膀胱也就是冷的,水气就无法气化进入三焦系统。在《黄帝内经》会讲的更 详细。 所以当肺受到外面的热,心脏受到热而心主火,所以两个火在相争,所以肺的水会变 成汗排掉。如果没有变汗流掉,肺的津液,因金会生水,慢慢成入肾,进入肾后再排到膀 胱出去。同样的,肾再排到膀胱以后,会经过第二次的气化,好的水会再回到肝脏,而浊 水则会排到体外去。 所以过去一直在吵,膀胱到底有没有上口,有医生说膀胱没有上口,只有下口。把猪 的膀胱拿出来看,也没有明显的上口。过去没有气球,有个小姐刚结婚,因为内急,穿戴 很多,那又不能更衣,古书更衣就是上厕所,一直憋在那,到了晚上就排不出来,夏天还 好,因为会流汗,而那时是冬天,所以汗又没法流,膀胱累积很多尿液,又排不出去,所 以肌肉闭锁在那,那怎么办呢?古时男女又授受不亲,又没有很好的医生,去扎中极、关 元、三阴交、地机与开三皇穴等等。就叫人拿一个死掉的猪膀胱,当然猪膀胱没有寒、热。 就把猪膀胱当成一个汽球,吹气后握紧开口,再放在女生的裙子里,一放开口让气跑掉, 女的一痒,一紧张,就尿出来了。这个案例是要告诉你,从古到今很多医家在吵,有的医 家说膀胱没有上口。但没有上口水要怎么进去呢?所以有的说膀胱有上口。大家吵得很厉 害,其实不需要吵。膀胱有上口也有下口,但上口看不到。所谓上口就是三焦进入膀胱。 必须在活的人体里面才有,死了解剖就看不到了。就好像平常不热,看不到毛孔,流汗才 看到。所以汗水绝对可以渗透出来,可是要遇到热,才能渗透出来。所以医家们不要吵, 看尸体当然看不到上口,因为小肠的热没有了,所以看不到。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小肠经一共有十九个穴道,用到地方非常多。 1.少泽穴 1 _7 |7 \: Y! Z7 ` m+ e 第一个穴道叫少泽。小肠经是阳经,穴道这样走的,它的井荥俞经合,因小肠经是阳 经,它的属性是金水木火土。所以,第一个少泽穴是井穴,以左手来说,左手的小指,指 甲旁边后面这个地方,就是少泽穴,是井穴。一看到井穴,就晓得穴性因阳经的关系是金, 所以少泽穴是小肠经的本穴【口误】。平常井穴是下针放血用的。 0 X' x' }$ ]4 U8 A9 K2 h2.前谷穴 第二个穴道前谷是荥穴,后面会讲到用导引,沟谷山林的穴道名称,像阴陵泉,会用 沟谷山林来命名。所以遇到谷的时候要留意一下。前谷穴怎么找呢?当手握拳的时候,(小指根)横纹头,就是前谷穴。下针的时候,要压一下肉,尽量下在骨和肉的中间,不要贴 在骨边下,紧贴着肉或紧贴着骨边下都很痛,不但穴道没有下到,而且很痛。所谓的巧手 是下针进去没有痛,刚好在骨和肉中间。这个横纹头就是前谷穴,针的角度是这样,直针 这样下进去。下针时也是手握拳,但不要握太紧。 5 _5 A! L8 n: h, w; A3.后溪穴 5 w- I) q; |2 F1 |8 z8 d, Z 再过来这掌横纹头的穴道就是后溪。前谷后溪都是要握手取,像二间三间也是,手上二间、三间,都是凹的地方。四肢末梢的穴道针刺效果很好,而且也很安全。 前谷穴是心经的荥穴,穴性是水,用在很多地方,像妇人奶水不够。现在讲针灸的导 引术,奶水不足时,要找水出来,水都在山谷里面,奶水不够可以用。它是荥穴也可以用 在时症,下午一点到三点精神不好可以用。扎前谷穴比较痛,所以常用在俞穴后溪穴上治。 后溪穴主督脉,身上的督脉是后溪在管。诸位现在学到了,督脉是后溪,任脉是列缺。 以后奇经八脉,每一个奇经都有一个穴道在管。当然后面会有冲脉、带脉、阴蹻、阳蹻、 阴维、阳维。而后溪管的是督脉。后溪本身是小肠经的俞穴,它属木,小肠经是火经,本 身属火,木生火,所以就变成后溪穴除了管督脉以外,本身又是小肠经的母穴,因为是母 穴,所以小肠经的虚症在这治疗。所以,当病人说,他整个脊椎骨痛。一看是督脉,就下 后溪。那小肠经的虚症,肩膀痛,一看是小肠经的经络,同样是下后溪,都是用同样的穴 道,所以常常一个穴道可以治很多症状。 后溪管整个督脉,而小肠经有绕过后面的肩膀。所以肩项有问题,大都是后溪。针督 脉时没有虚实,反正是一个穴道在管,但小肠经就有虚实。如果是小肠经的初痛,用小肠 经的子穴,久病就用它的母穴。通常到我手上都很少用子穴,病人几乎都拖到虚症,用后 溪。如果全世界各地有朝一日大家都只用子穴,就代表赢了!后溪穴是一个大穴。 ' x; P; M6 G% q4.腕骨穴 再来是腕骨。手握拳,手这边有个骨头,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小天星骨。小天星骨跟 第五掌骨中间,要从这下针,这就是腕骨穴。小天星骨是武术名家在练劈掌时用的,劈掌 不是用手侧面,而是在小天星骨这边,小天星这骨头非常强硬。这个腕骨是小肠经的经穴, 本身是相火的。所以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原穴无所谓实症、虚症,两个都可以治。这 是小肠的原穴。 一般心主汗,心脏有问题的人出汗不正常,有的一年都不出汗,心脏没有办法把汗发 到身表面上,我们在治疗病人的时候,病人告诉你好久没有流汗,流的好舒服,那表示心 脏的力量恢复了。所以病人的病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要很清楚。因为我们了解很多脏腑 主管的症状,比如心主汗等等,由这即可以看出病人是在进步还是退步。腕骨穴是小肠经 的原穴。阳经都有原穴,阴经没有原穴。所以腕骨是原穴,原穴才没有虚实寒热的区分, 所以虚症实症都可以治疗。 - F, f# Z T }3 }0 o3 d2 G4 {5.阳谷穴 , ?+ m+ a7 V" Y0 R7 W# {, z 再来是阳谷。阳谷穴是经穴,属火,阳谷也是小肠经的本穴。阳谷怎么找,手握拳, 这个骨头跟掌骨的中间有个大筋,从这个筋的下方下针,从下方下针进去,就是阳谷穴。 它既不是在筋上,也不是在骨头上,是在关节和筋的中间。阳谷穴要下很浅,一寸针。 阳谷穴就是小肠经的本穴,本穴就是属性相同的穴。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以后我 们会介绍到本穴治疗法则,会用到阳谷穴。 % f, d9 E. L7 a6.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 / O/ e- g' ^9 N 再来是养老,如果是这样看,没有养老穴,养老穴只一个角度才有养老穴。现在是病 人,手要翻起来,转过来,才有养老穴。所以手按穴道,用这个姿势按到它,转过来后骨 头会凹裂开,这个骨缝,就叫养老穴。要手按着这凸起弱骨头反过来,才有养老穴。平常 下针的时候,我们手指去按它,再把它反过来,要从这个角度才可以找到养老穴,别的角 度都不行。 有名的“养老透间使”,用透穴的方法,专治手肘扭伤、手不能扭毛巾。所以病人说 手肘很痛,不能扭毛巾,那就是西医讲手肘关节,主妇手,西医有很多病名,都无所谓, 反正西医就是治不好。因为治不好,所以我说的名称最正确,就是“手不能转巾,不能捻 巾”就结束了。西医制造的病名很多,但是都治不好,我不赞成这个,光说不练。所以手 不能扭毛巾的时候,用养老透间使。 间使穴在心包经上,大陵再上三寸,它在两筋中间。所以下养老透间使的时候,手指 头先按到间使,用三寸针把针提起来这个角度,从里面穿刺到间使穴,手先按到间使穴这 边来,会感觉到针尖到这边来了,不要透出来,感觉针到了就是到了。针穿过去以后,左 右捻捻、平补平泻。左右捻捻叫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完了后,不留针,针马上抽出来,这 样就好啦!当场就好,几秒钟就好了。 所以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透针,几秒钟就结束了,另一个就是找西医开刀,开完刀 完还不见得会好。我有个病人,他来的时候,手上包个三角巾来找我,他说手是给西医开 刀,他是学校的老师,同事说怎么不告诉他,因为针灸很快嘛!下星期另一只手又有问题, 正好右手是西医治,左手是中医治。我心里知道我能做到什么阶段,像龟兔赛跑一样,用 养老透间使,扎同侧,这边痛透这边,另一边痛透另一边,几秒钟我透完后,病人说好舒 服!。像龟兔赛跑一样,乌龟后跑先到终点。 而且西医治的那只手,还是会痛。我就在对侧痛点取穴,比如肺经痛就扎肺经,小肠 经痛就扎小肠经,效果也很好。我不但治好了,还要把西医搞的那只手给治好了。西医还 叫他吃消炎药,因为他有伤口发炎,我叫他不要吃了,给他下曲池。这样痛也没了,炎也 不发了。这下子,那个太太大骂,把西医臭骂一顿:开刀要八千块美金,中医只要五十块 美金。现在常看到医疗资源赤字,如果大家把中医学起来,大家都可以退休,让国家养你。 ' D# w1 L* z8 K8 t+ L7.支正穴 5 A' |/ L7 B$ w X' Y0 X" ] 7.5 肠关肝关心关(经外奇穴) 8 M/ G: G1 p1 ]: c 养老下来是支正。支正在手腕后五寸,从阳谷穴上五寸是支正。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 我们知道原穴是腕骨,络穴是支正。原穴和络穴都无所谓虚实,虚实都可以治。记得在阳 经取穴的时候,阳经是在手肘的上面,下面都是阴经。也要记得四横手指是三寸,三横手 指是两寸。 手上有三个奇穴。以左手为准,看左手。这是上手臂,手这样摆,这左手,从后面看。 手腕骨上三寸,有个穴名叫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从这个地方再上三寸,这个穴道叫心 关。下针的时候,是在骨头的后方,所以在骨头的上方是小肠经,在骨头下方这边有三个 穴道。病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手要平着摆。 肠关顾名思义,就是把肠关掉,比如刚吃完承气汤要下利,而马路上又堵车,又找不 到厕所,又很内急,这怎么办?男左女右,这左手是肠关,拿右手压肠关,压到时心里同 时要想我不想上厕所,大概想三次,便意就没有了,就不会想上厕所了。如果便意很强, 就一直不断的压着它,确定找到厕所,裤子都脱了,再把手放开。这是肠关,紧急时可以 帮助自己。也可以下针,用来防止下利。少腹的痛,像肠绞痛,三阴交下去,因三阴交主 腹。如果三阴交下去,公孙,关元,中极也下去,但腹部还痛。就下肠关,肠关下去,痛 当场就去掉了,就是那么快。 肠关再上三寸叫肝关。像肝癌到后来非常的疼痛,西医会开吗啡止痛,如果痛右边, 就下左边的肝关,针下去平补平泻,痛就慢慢去掉了。如果是右边的痛,可能是被马踢到、 摔到等等,或肋间痛,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正好在胸胁的地方,都可以下肝关。肝 病也可以下肝关。因为是经外奇穴,所以无所谓补泻,平补平泻。 心关就是治心脏病的,也无所谓虚实,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都可在心关 下针。这三个奇穴在这里可以任君来选择。 支正穴在阳谷穴上五寸的地方,在骨头的外侧。支正是小肠经的络穴。支正是虚实都 可以用,“实则节弛肘废,手臂没有力气,泻之。虚则生疣,”生了很多疣在皮肤表面上, 都可用支正。 7 `% `* `0 u! N6 |) ~4 u9 S! N2 ]8.小海穴 6 b R7 h8 K9 g- J" F' p 再来是小海穴,小海穴是小肠经的合穴,也就是小肠经的子穴。小海穴怎么找?将手 肘弯起来握拳,这边有两个骨头,手这有个骨头,这边也有个骨头,将两个凸出来的骨头 连成一条线,做成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顶点的地方,叫做小海。所以,如果压到小 海,压一下,筋就麻了。小海压会很麻,以前小时候常常玩,小孩子很皮,这就是小海穴。 小海也是小肠经的子穴,子穴顾名思义,小肠经的实症在上面治,像身上生疣,就可 以用。就是小肠经的实症,都可以用小海来治。手部的针,用一寸半的针,但小海不用一 寸半,用一寸的针就够了,一下子就下到了,很浅。 7 o: x1 H% |& f% P, B* U0 ]/ K9.肩贞穴 10.臑腧穴 . Y g6 e$ H7 C" u8 |4 B$ o* c' H 看我画的图,这是人的背面,这是肩膀,这个后脑,这是耳朵。肩膀跟肩头这边,你 将手抬平弯起来,肩头凹进去的地方,这是属于大肠经的肩髃穴,从肩髃穴往上走,这有 个骨头,走到内侧的骨头这边,有个骨缝,称为臑腧。从臑腧往下走三寸,就是肩贞穴。 这个距离是三寸,所以大肠经跟小肠经非常的接近,在大肠跟小肠的中间,就是三焦经。 那这是臑腧的找法,所以要先找臑腧,再从臑腧下三寸找肩贞穴。这些穴道知道就好。 有时病人痛到后面去,指的地方正好就是臑腧、肩贞。一般很多人会痛在臑腧。一看 是小肠经,问他痛多久?痛三天就下小海;三个月就下后溪。穴道就这样取的,取对侧。 看身体那边痛,再扎对侧。不要书上写治肩,而乱枪打鸟,看到书上写治肩而下了三十几 针,病人起来后还是痛,因为没有扎到小海。现在的针灸就是这样,所以他们的书看不懂。 因为我看古人的书不是这样讲,为什么他们会把书读成这样?所以现在诸位会选穴了,一 针就够了。这些穴道要知道,虽很少用,但大都可以帮助辨证。臑腧是手太阳、阳维脉、 阳蹻脉的会穴。书上的治症看一下就好了,记不记得无所谓。 1 Y5 F9 F$ k% X- z5 q11.天宗穴 6 L% g: m) `# U, p! f4 o 天宗穴很好找,在肩胛骨,两边都有肩胛骨,摸上去会有两个三角形。在这肩胛骨的 正中间就是天宗穴。在这扎针的时候,旁边的骨头很大,虽碰到骨头,但不会碰到肺的部 位。天宗很少用,只有肩胛骨旁边的痛,都属于小肠经。大肠经在前面,小肠经在后面, 中间三焦经。现在不会说病人这个地方痛,结果扎到大肠经上面,这是鸡同鸭讲,这就很 差了。也不要看书上所有治肩的穴道都下,这种非常差。 12.秉风穴 13.曲垣穴 再来看曲垣跟秉风。曲垣跟秉风怎么找?先找肩井,肩井本身是胆经的穴道,但我们 先介绍,这样穴道会比较好找。肩膀这有个三角形,正上方最顶端,在这个缺盆骨头跟颈 部正中间,这有个肩井穴,所以肩井穴摸都可以摸到。肩井穴正好在肩膀的上方这个地方, 肩井不能重击,但可以下针,但不能太深,因为它是肺的上端,下太深会伤到肺造成肺气 肿,要特别注意。找到肩井穴后,从肩井穴往后,直下三寸,就是曲垣。从曲垣再旁开两 寸,就是秉风。中间差三寸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 秉风和曲垣都很少用,但要知道。所以如果病人说肩井上痛,就是胆经,后面这边痛, 痛到三寸的地方就是小肠经。在三寸跟肩井中间就是三焦经。所以,确定是那一条经产生 的痛,在该经的子穴或母穴做补泻,或在原穴上做补泻就可以了。原穴是阳经才有,阴经 没有原穴。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再来是肩外俞和肩中俞,从后面看是这样的。督脉是从上面下来,这是第一椎,第一 椎在督脉上面,叫一椎上,称大椎。第一椎下叫陶道。肩外俞是从陶道外开四寸的距离。 肩中俞是从大椎开二寸。左边右边都有。扎背针的时候,下针的方向是从身体内侧对身体 外侧方向下针,呈八字形。后面膀胱经通通是这样下。从古相传都是这样,但大陆从文革 以后,不晓得他们从那学的,从上面、下面下针,各种怪姿势都有,这些都不对。在文革 以前,几千年来都是这样下针。我们在背后下针的手法都是这样,所以很整齐,这一排这 样下来。 顾名思义,肩中俞和肩外俞,这些是肩膀酸痛的近取穴。项强的时候,可能是得到太 阳中风或温病造成项强,或像西医讲的高血压,也会造成项强,瓣膜闭锁不全也会项强。 但不管病是什么,中医是辨证论治,项强时通通可以治疗。这是项强的近取穴。按照附近 的穴道来取穴。 不要直针,要斜刺。斜刺的时候,如这是四寸,要从三寸的地方斜刺透到四寸,在四 寸的地方就正好碰到穴道。要在前一寸或半寸,要看针的长短,一般都是这样。我们把针 画个剖面图,针斜刺下去的时候,大约是 30 度角,不是 45 度,也不是 75 度,大概 30 度 针刺到身体里面。这是穴位,我们知道穴位在这里,从前面的半寸,有的是一寸,看针多 长。下针斜刺到底下,刚好在两个肋骨中间。针柄在这,针尖在这,要刚好扎到穴道。只 要是扎到穴道,穴道周围都可以看到一圈粉红色在穴道四周。 16.天窗穴 4 g) E! C7 w0 u' ~, U% y) v 再来是天窗。我故意这样画,天突在这,这是喉结,这是十二重楼。一般脖子都有两 个大筋,每个人都有两个大筋,女孩子瘦弱一点会摸不到,但每个人都有。足阳明胃经进 入大迎后下来,进到大筋的内侧这穴道叫人迎,从人迎这里摸进去,有一个脉,人迎脉在 这里。从人迎横开三寸,就是天窗。三寸的地方是天窗,中间一寸半的地方,刚好是大筋 的后方,就是扶突穴。三寸的地方,就是天窗穴,天窗穴在小肠经上面。 天窗可以治疗喉咙的问题,那至于书里写的痔瘘,西医说的痔疮,我们其实是不会扎 到这里。所以医书可能排版有些问题,你们不用试,想就知道它没有效。小肠经很多穴道, 过去有人是认为痔疮是湿热下注小肠造成的,这到无所谓,反正成因很多。 17.天容穴 : e9 T9 V3 p+ V 再下来是天容。天容在耳朵的下方。从人的侧面看,耳朵在这边,在耳朵正下方。一 般头部的穴道,可以下针,但差不多下五分,下得很浅。下针的时候都要先用指甲切它, 从指甲旁边下进去,这样就不会针到动脉血管。像脖子的甲状腺肿,脖子里面有肿瘤,硬 块,天容通通可以治。 18.颧髎穴 再来是颧髎,颧髎在眼睛这边,眼睛的后方有个凹谷叫做瞳子髎。瞳子髎就是太阳穴。 那这瞳子髎下三寸,就是颧髎,知道位置就好了,很少下针。颧髎偶尔会用到治上牙痛。 19.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 再来是听宫,听宫用到的机会就多了。在耳朵前面有一个像山峰的东西,叫耳屏,像 个屏风一样,所以叫耳屏。前面有个骨缝,要张口才能找到。先闭口,再嘴张开,就有一 个骨缝跑出来。以前面这个骨缝为主,分上中下,上面叫耳门,中间是听宫,下面是听会。 有三条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经过耳朵里面。正中间是听宫穴,就是小肠经的经过。 现在介绍小肠经的听宫。 顾名思义,耳门听宫听会,都是治疗耳朵化脓、发炎、耳鸣、通通可以下听宫。下听 宫的时候,病人嘴巴要张开来,针直接进去,闭嘴就没有穴道,可以找个东西塞在嘴巴里 面。有的病人一开始嘴张开,后来一闭起来,针就卡在那边,这骨头夹起来好像剪刀在那,针是不会断的,但会整个弯掉。所以下这三个穴道,要病人开口,放个毛巾之类的东西在 嘴巴。这三个穴道不要留针很久,三五分钟,留很久那不是整人吗。起针后,耳朵的耳鸣 就好了,但是牙关会开始痛,因为牙开太久了。大概是五分,十分钟就可以了,可以放个 毛巾。在美国有一种牙科专用的器具,一放病人就咬上去,刚好可把骨头打开来。无论怎 么变化,不要拿个大的东西塞进去,当医生要有一点基本常识。针进去时,直接下一寸那 么深。这穴道可以左右捻捻,平补平泻,插提都可以,都不会伤到,无所谓补泻,补泻都 可以用。一般耳朵流脓,黄色的、腥臭味,这些都是实症,用泻的手法。 耳朵听力很差,常有耳鸣,或火车的声音,鸡叫的声音,什么声音都有,也有人只听 到太太的声音,什么怪病都听过。怎么办?所以临床上要知道治症,在实务上,在治疗时 遇到情形有千百种。没办写那么详细,不可能确定每个人耳鸣都像火车,像有人像飞机, 因为过去没有火车。不用管,耳鸣、耳朵痛,耳朵流脓,通通可以下。 一般治疗耳朵流脓、化脓的时候,常用喷剂。我们常用的麝香矾石散,麝香无孔不入, 麝香加一点进去,然后再加矾石,可以保持耳朵干燥。还有很多配方可以保持耳朵干燥, 只要保持里面干燥,没有水,发炎就去掉了,炎就好像病毒喜欢待在水里面一样。造个游 泳池再怎么漂亮,里面没有水,就没有人会来。所以中医是改变环境,把环境一改变,病 毒就不会来了。那怎么改变,用外用的粉剂让它进去,一干燥后,这些病毒没有水,很快 的就治好了,再下针止痛,这是很容易治的病,不要小题大作。 书上写听宫,耳鸣,好像蝉在叫,鸟叫、火车什么声音怪病都有,不管它,都可以下 针。耳门听宫听会三针都可以下,可以用交换的,今天听宫,下次可以耳门、听会、可以 换来换去,没有什么大差异。所以只要有化脓,一定要保持干燥,炎症就不会再生。 下堂课跟各位介绍膀胱经,下午三点到五点,膀胱经是最大、穴道最多的经络。 " j0 u$ k' u4 v% Q/ U$ b, k1 {+ y+ I) e 9 {& q8 S# g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