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热门问答 更多热门问答
技术文章 更多技术文章

[针灸大成文字版]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02引气针刺法治痞等

[复制链接]
大道無爲Lv.7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1-24 17:24:08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大道無爲 于 2025-1-24 17:39 编辑
0 T) X" }  A2 J. E1 {! }2 n
: v: p1 u6 E1 Z$ ]1 H治痞:烧针(脂肪瘤黑痣化脓)
9 i. z% v' {. f! c3 {5 ^7 N; X& _6 r# E/ f% V! }- [

我们今天继续介绍如何治痞块。治痞块我们会用到烧针的技术。《针灸大成》叫燔针,就是用火来烧。常使用的时机有二:第一个,一般用在脂肪瘤、黑痣。一般是所谓良性的痞块,我们摸痞块表面的时候,会成圆滑状,非常的光滑,即使会长,也没关系,因为它是良性的。良性的肿瘤上,我们可以做。用触诊就可以知道。如果是恶性癌症的时候,那个硬块就非常硬,而且表面非常粗糙,比较不规则、不均,这就是所谓的癌症,用手可以摸到。对癌症、恶性肿瘤就不要用这种刺法。对良性肿瘤效果就非常快。这是第一个使用时机。

第二个时机是当里面有化脓的时候,脓血很多,我们先用火罐,把脓头抽出来。如果伤口很大,我们就用大的罐子,我们的罐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抽出来以后再用烧针。一般比较浓稠的话,我们用铍针刺进去。铍针就是我们介绍九针中间扁扁的那根,像剑一样。那烧针呢?如果化脓的比较大,我们是直接烧针,如果是治脓的话,这倒无所谓补泻。手法就是直接在伤口下针,病人不会痛,这是烧针。

如果这是痞块的时侯,就不是这样。西医也用这种方法止血。我画一个图,这是侧面看,如果从上面看,痞块是这样,侧面看这样。所以下针的时候,叫三针法。所谓三针法,第一针从上往下,刺完以后,第二针从前面往后刺,第三针再从后往前刺,刺这三针。正面看的时候,这边一针直下去,另外一针从这下去刺到这个位置,第三针,正好这样过来,这样就结束,这就是烧针。

烧针过去是用蜡烛,现在就不用了。因为我们烧针的时候速度很快。现在针比较细。平常我们是用 28 号针,28 号比较粗。我现在是用 32 号针示范给你们看。这是 32 号针,这是麻油,你不要用汽油,不要那么没有基本常识。麻油不会着火,针放到麻油里面沾一点,针下去以后,烧的方式就是斜烧。所谓斜烧,就是针这样斜下来,直接这样在针上面烧,你会看麻油这样滴下去。一般!我们是烧三次。平常我们做的时候,须有一个助手在旁边帮我们烧好,一针直接刺进去。因为这针烧过了很烫,下针的时候速度很快,一下子就进去了。上面一针,下面一针,所以旁边好有一个助手。你在刺的时候,先叫他帮你烧,烧完就下针,这是烧针术。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烧完第二天,肿会变得很小。若还有剩一点,就再烧一下,隔天就没有了。平常那么大的,大概二次就没有了。肿块很多长在背后,很多人生在手腕阳池的地方,肿出一块,包括凸的软骨都可以使用这个方式。


9 S& s/ x' h- d: f  j7 E! \治痞:报刺针法
9 y; \, Y/ }( n8 r3 l" y

第二种我们用来治痞块,有时是良性的,采报刺法,我们又称为飞针引气法。导引的引,怎么飞?这是从肿块上方看的,我们只用一针。这个针侧面看是这样,这是肿块,不管它是软骨还是脂肪瘤。针从这边下去,下到底端。下到底端时,你会知道。我们把皮拉起来,扎到肿块上,直接下到底部,下到底部以后,再左右捻一捻,叫捻针。左右捻一捻后,然后提到皮层,再往前刺一针,再拉起针来向下面刺一针,然后再拉起针向左边刺一针,在拉起针向右边刺一针,(还有另外四个方向)。顺序倒无所谓,这八个刚好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刺完以后就回头,再回到原点。手法就是这样的。针进去以后,你提起针到皮层,这样你才有办法转方向!针一定要提到皮层,然后转过来,向另一个方向下针,左右再捻一捻。再拉出来拉到皮层,再转过来向另一个方向下针,再左右捻捻。再下针下到这边来,再左右捻一捻。下到了边际,再左右捻捻,你不要刺出皮肤来。很多人比较粗鲁,它会穿出来反刺到自己的手指头。到底以后,再捻一捻到他的边际。到了边际以后,捻一捻拔出来,拔出来到皮层以后,针再立起来,往另一边去,连续刺入针。刺完以后,又回到原处,再下针下到底部,再左右捻捻,就结束了。这样手法就做完了。若用这个方法肿块消得很快。用报刺法就没什么感觉了。第二天虽还有小块,但比较没有感觉了。第二次来的时候,就好多了。

所以你刺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我们治痞块的方法,这个叫留气法。按照书上,用九时,提六时,这是所谓飞针引气的方法,就是补泻同时出现,这是留气法。这是简单、常用、实用的方法。比如,有人不喜欢用烧针,因为很吓人,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效果也很好。如果有脓疡的话,脓疡很大的时候,还是要用到烧针。


* `7 W+ R) ~5 N+ F) n运气法与四种痛症! L* |1 v$ K7 ^6 G; i. m  H

再来看这个运气法。这个运气法是专治疼痛用的,治非常强烈的疼痛。我们痛分四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就是痛,这个称实症。实症我们要泻它。第二个就是我们上堂课讲的痛多酸少。这时,我们是先泻后补。所以补泻手法一定要熟。第三个是痛少酸多,要先补后泻。第四个是酸、麻,不好治的第四阶段,这时我们纯用补的手法。一般刚开始病人会说:“我就是痛”,这是一般很浅的痛,病人痛了几年到后来一定是酸麻的,酸麻是不好治的。尤其是麻,麻不好治,但还是可以治的,只是要花时间,花的精力比较久一点,要多扎几次针。而这种痛,有时一次就解决了,有时当场一下针就好。

运气法是专门治疼的,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这个运气法是一种强泻的手法。举例给你听,比如,有一个人,他胸项痛。一看是在足阳明胃经上面。我们就做子母补泻,比如下内庭穴,它的实症,这一针就好了。如果扎内庭穴后,痛还有,虽然痛好转了,但还是有痛,怎么办?就加重它。像在足阳明的原穴上下针,下冲阳。或是下络穴丰隆,或郄穴下针,这都是不分虚实的穴道,我们都可以下针。针下去以后,比如下在冲阳。我们这个运气法,就是采阴数六,针扎到皮肤以后。比如这是人体,冲阳在这边,我们针下去以后,先要引到气,我们左右转以后,病人感到酸、麻的时候,气就到了。泻的数是六,补的数目是九。如果,插提法比较痛,我们用捻转法,那足阳明是这样下来,一直到我们的脚趾头。那我们在做的时候,胃经是这样走,我们是逆气而泻,很快的转过去,让它慢慢回来。意思就是让气回头,这是逆气而泻。当做完六次以后,就把针转过来。针尖的方向对着痛的地方。

我现在讲了,如果有个女孩子,她的左边乳房有硬块,正好生在乳中穴的下方,那你可以扎正面的郄穴,比如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梁丘。你针在梁丘时泻六,针稍微提起来,再转向左边的乳房刺过去,这就是我们现在介绍的运气法。针就留在里面,比方说留二十分钟后再起针。

一般我们泻的时候,针拔出来不要按针孔。让气往外走,过一下再按针孔,再揉一揉!因为你在做补泻,病人不懂!病人被西医训练成打完针以后,用酒精棉花按一下,他们被训练成这样。他看你扎针,竟然不按针孔,他会觉得你有问题。实际上,他不知道。我们在扪针,扪法,扪就是说,针一出来,我们要按着,不要让它把气泻掉。泻的时候,我们要等一下,不要急着按针孔,所以你在做针灸,你一定要知道你心里在做什么。

) e: f. G/ P% o
提气法与中气法
, ]1 J. g$ @0 `

运气法完了以后,再来是提气法。这提气法专治很顽固的冷、麻,又冰又麻。遇到这种症状,我们用提气法。诸位看《针灸大成》卷六第一二六页。我们下针的时候,一样按照经络取穴。比如,在头痛的地方麻,在山林的地方麻,我们知道是在胆经,我们就在侠溪穴上补,因为麻是虚症。你也可以在胆经的原穴,或胆经的本穴,例如临泣上面下针。当你在母穴上治疗时,针下去就已经是补了,不需要再去强化它了。所以,平常我们做这个运气法、提气法,都是子母穴道下去以后,病痛还在那边,这时我们就用这些方法去加强它的效果,我们扎他的原穴或本穴。你针下去以后,在临泣(胆经的本穴)上面才做这个提气法。提气法也是一样,提也是六数。这个阴数就是六,是一样的。这看起来好像是泻的手法,轻轻的做六次,一样采阴数的六。做完以后呢?因为我们知道冷麻在皮肤表面,所以你针头对着冷麻的方向。比如,这个女病人来,病人躺在那边,我们治病人左边头麻的时候,一样在本穴上面做捻转法,我们做六次,做完以后,我们把针提到皮层,因为它在皮肤表面痲。你把它提到皮层后,把针倒过来,对着病的方向,让它顺进去,让它停在那边就好了,这一个是提气法。这有一个重要观念,比如,冷麻一直在这个地方,气血一直在这边走,走到这边的时候过不去,这是里虚的状态,它的经脉是扁的,里面是麻的。这时我们用针,用提气法下去,因为你在泻它。你在泻它的时候,它的经气非常的旺,他的气血会进入胆经。因你在泻它,所以对冷麻的现象,效果很好。

再来是中气法。中气法是专治累积,治积。比如寒在里面,或血块叫积。水停在肺里面,水停腹部、少腹,也叫做积。大便不通也叫积。那我们这中气法,能够除积。就是专门清除这种累积在身体不必要的东西。这个中气法刚好跟提气法相反。这个冷麻,记得是虚,就是中间没有东西,经脉是扁的。中气法是专门治积,积就是实,就是有东西在里面。那我们下针下去,一样做这六数阴,一样是用泻的数。六数阴做完了以后,把针提起来,是用逆的方向。比如我现在要清大肠,我们知道支沟、照海是可以活络大肠的,那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下巨虚也都可以,因为它是胃经。大肠的募穴天枢,这些都无所谓,或在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上做。这个叫临症,看病人那个穴道比较方便。或你在照海上面做,都可以。那一样,阴数泻六,泻完以后,逆着针头,比如我们要去掉大肠的积,我们针不要对着大肠的积,因为这是实,我们要反过来,对身体外面走,跟病的位置是相反的方向,这是去积。专门治疗积,这是去积的方法。

比如我们很有名一个穴道,叫丰隆穴。丰隆穴在胃经上面是我们针灸里面治痰的名穴。可去痰、化痰。这个痰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积。有时病人会听到胸腔里面很多痰声。我们怎样去这个积呢?就是用中气法。要病人平躺,脚放平,人平躺以后,我们针丰隆,左转右转引到气后,把针提出来,提到皮肤表面,提到表面的时候,再对着病灶的方向下针。下针为什么要对着病灶的方向,因为这可以引动痰气。针采斜刺四十五度,斜刺进去以后,用泻的手法,逆针而转,用泻六的手法。泻完以后,把针提到皮肤表面,不要拔出来,把它立起来后,转过来向下四十五度,对着下方刺,能把寒引下来。那两腿都可以做,左边丰隆做完,再做右边丰隆。所以丰隆穴除了可以丰胸以外,也是去痰的名穴。很多病人都有痰,小孩子感冒发烧也有痰,病人中风也有痰,还有人卡在喉咙里面吐不出来,不用开喉管,我们用丰隆穴去痰。
四、五门十变与天干歌$ Z9 F/ f9 Y. t! r

这个提气法、中气法完了以后,要讲下面的飞针引气之前,我要跟诸位先回到天干这边,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有跟诸位介绍过天干、地支。可是这一次我讲天干的时候,它的排列方式有点改变,你们要跟着我的思路走,你们不用背。尤其像我年纪那么大,背的话会忘,背的方法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按照我的方式写(甲乙一组、丙丁一组,往下写)。你们学五行的时候,你们比较会记得木火土金水,因为一天到晚在用,就是记得木火土金水。这是一个取巧的方式,(把木火土金水分别排到天干上)。当你去看书的时候,它说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当我告诉你的时候,你开始背了。甲已合化土开始背。结果走在马路上,一摔倒,变成甲已合化水。马上就背错了。所以你不要背,这整理完后,是可以取巧的。不然,我们有那么多东西,你要怎么记。这是我们木火土金水对到天干,讲歌诀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天干歌,就是本穴治疗。胆经的本穴是临泣,所以临泣就代表胆。脾的本穴就是太白。临泣是木,胆经是木,所以胆经的本穴是临泣。脾经是土,脾经的太白穴,就是它的本穴,因为太白属土,就是这样来的。那肝呢?肝是行间(注:此处泻井当泻荥),大肠是二间穴(注:此处泻井当泻荥),小肠是阳谷穴,肺是经渠穴,心是少府穴,膀胱是通谷穴,胃是足三里,肾是阴谷穴,这些是他们的本穴。我们有一个名称,称之为五门十变。有十种变化在里面。这五门十变,一定要熟,要看熟,不要用错。不要在需要时,再去想、再去翻书。不能在治病时对病人说:“你等一下,我去翻书”。这样病人会紧张。

今天如果我们需要木,为什么需要木?比如遇到火的虚症。举例,像手酸,酸在小肠经。因为小肠经属火,那我要扎后溪。结果一看,病人没有后溪,因为手没了。所以找临泣,临泣是木,木生火!临泣穴本身是胆经的本穴,它的属性是木,这个临泣就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同样临泣穴也可以泻膀胱经实症。今天病人来了,说痛了二天,你一看是膀胱经。因为,下膀胱经的子穴束骨会很痛,但不治不行,就用临泣穴。因为临泣比较不痛。不像趾头边很痛,因为有人脚很细。这是临泣穴,一定是下对侧。因为下临泣的时候,身体会产生木,那水的实症,就可用木来泻掉。所以,遇到膀胱经的实症,我们就可以下临泣。小肠经的虚症,同样可下临泣,就这个意思,这是本穴治疗法。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听懂了吗?如果,下一针临泣,背还在痛怎么办?一看是膀胱经的实症,膀胱经是不是水,木是不是它的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去壮木、强木,对不对?丁壬合化木,丁壬,是手的少府穴。手握拳,在两个指头尖中间的少府,无名指跟中指之间是劳宫,还有脚的通谷穴,这两个穴是不是很痛。所以,你遇到这个,反正是岳母来,你又有家暴,你要她女儿跟你离婚,你就下这边,因为痛死了对不对?所以,临床上非常灵活,一切看你怎么用,这是第二种变化的方式。第二种变化的方式,就是两个穴加在一起,会生成另一个属性出来。

当你在用本穴的时候,因为本穴本身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像临泣就是属木。甲乙都是木。所以,你只要扎进去以后,它的五行穴性就出来了。所以这五个门,第一个就是该经的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第二个是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

现在你们有观念了!有个病人来了,穿了一身盔甲,手肘以上通通被盔甲盖住了,你下背后也不行,这个病人是肝硬化、肝病,肝募期门也没有,肝俞也扎不到,就只能在手脚上下针,这就是我们的肘后歌,只能在手脚上下针。你一定要用各种的方法去解决。病在这,你要用各种方法达到病的位置,才是好医生。像现在北非有很多国家,你不能看到女人的脸,看到脸就要娶回去了。那万一很丑的话怎么办?所以,在治病时,你说:“我不用看,你手脚露出来就可以了”。像今天若来个尼姑,叫她拉衣服不方便。诸位遇到这种情形时,你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

现在肝有问题了,我们希望去强土,再强水,这叫做缓治。因肝木有问题,没有问题的时候木去生火,有问题的时候木去克土。所以我们先强土,强土就是实脾,要先把脾强壮起来。这是基本动作。实了脾以后,再去壮水,让水强起来,这是缓治法。缓治就是正常的手法。我们先去强土,甲已合化土,对不对!所以你下胆经的临泣、脾经的太白,就是强土。再扎足三里,胃口会开。扎完再灸,都是很好的动作。灸足三里可以强土。那我们要壮水时,金生水对不对?我们就下肝经的行间和大肠经的二间(注:此处泻井当泻荥),会有金产生,就可以生水。要生水可以取小肠的阳谷跟肺经的经渠,水会去生木,这是缓治。急治。这个人来,肺里面已经积水,肚子里面有很多的积水,水要先排掉!那怎么办。因金会克木,当树木长得太密了,我们可以用斧头砍,木要疏!肝硬块长的很多,我们要取它的金,就把肺里面清干净,肺里面没有积水的话,病人就不会积水,这可以用,这是急治。那我们要生金,我们就下针肝经的行间、大肠经的二间。所以两个穴道,左右共下四针。这时,金去制木来排水。同样要再去强土,强土是固定的。我们在治急症的时候,一定要想尽办法让病人胃气恢复。

诸位现在学到这里,就知道我在前面介绍经络时,苦口婆心的说,这个穴道是本穴,这是它的络穴,这是它的原穴,现在就用到了。所以运用的非常的广。比如有个人,他膀胱经背痛,感觉好酸,然后一路下来。但来的时候,因为是大冬天。所以穿着牛仔裤,里面还穿卫生裤,那怎么办?因为委中拉不起来,你想要下他的委中,但裤子贴的很紧,拉不起来,那也不能叫他把裤子脱掉!没关系!叫病人躺着。膀胱经的虚症,它酸很久了,用金生水,下行间,二间是不是一样的意思。当你在做五门十变的时候,因为下的是本穴,本穴你不要管什么左转右转,什么飞经引气、苍龟探穴,苍龙摆尾,都不要乱摆。你针扎下去,然后左转右转引到气就已经开始补了。但是二个穴道要一起下。一起下不是你两根针同时下,不是左手一针、右手一针同时下。所以,你先下二间或行间都没有关系。但这个针总会在同时碰在一起,一碰在一起,金就出来了。我常常在下膀胱经的虚症的时候,委中都还没有下,直接扎行间、二间。在诊所,你有时很忙,没有时间帮病人正面扎完二十分钟,再扎背面,这样多麻烦。直接多下二针就结束了。所以速度很快,效果好不好呢?都是立竿见影的。记得针灸都是立竿见影的。这针就好像竿子,一立竿就看到影子,马上就知道了。

所以这是我们用阴阳五行来做补泻,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无所谓补泻,利用穴的性,来生土、生金、生木、生水、生火,或泻土、泻金、泻水、泻火、泻木。所以,原则很活,不要那么死板板的,这是记的方法。


  ]) [/ z2 ?: F  a  _: `1 w飞经引气
" Q5 h  S6 v1 A8 [2 R8 }

下面我们要介绍飞经引气四种手法。在《针灸大成》上面,它是青龙摆尾、赤凤摇头、龙虎交战、龙虎升降。第一个是青龙摆尾。这个飞经引气,跟刚才的飞针引气不太一样。第一个原名叫青龙摆尾,《针灸大成》上面写苍龙摆尾,这无所谓,文字上不重要。第二个白虎摇头。原名是青龙摇头,不知道是谁把它改成白虎,无可考,随便啦!只要手法对就好了。第三个叫苍龟探穴。乌龟的龟这个字不好写,不知道是谁搞出来,你画个图不就结束了,偏偏要写成这样,真麻烦!原名是青龙,但因为跟青跟苍的意思重复了,后来变成苍龟探穴没了,不见了,但原来有四个。这第四个叫做赤凤迎源。这四个是飞经引气的法。

( A% }* i* ]% R; S
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1 _& u# v3 o8 f1 u4 z

青龙摆尾是补的手法。什么叫补的手法?我们针下进去,你会用到补,是虚症才会用到补。我们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对不对?虚症我们会用这个手法。比如,我现在是足阳明胃经的虚症,如乳房太小是虚症,太大有硬块就是实症,或是脸颊痛,偏偏要扎母穴的时候,解溪穴不好下,或是解溪穴没有了。那你可在足三里上面做,足三里是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用。我们要用青龙摆尾做补。病人正面对着你,他的经络是这样走的。针扎到足三里,左右转针,引到气(这叫捻针)以后,将针柄左右摇。当你在左右摇时,就已经是在补了。这就是青龙摆尾。病人会很热,补的越强,病人就越热。所以,我们用细的针去摇,你摇粗的针的话会更痛。针在身体里面,你摇的时候是引动气,这叫飞经引气。在经络上面,用飞的方式,这是补的手法。你可以摇九下,这是青龙摆尾。

再来是白虎摇头,白虎摇头是泻法。泻的时候我们有歌诀四个字,退方进圆。这个白虎摇头,是摇铃状。当针扎到穴道去以后,做插提的时候,退是方形的退,退针出来做补泻。我们现在做白虎摇头。做补泻的时候,针尾成方形的慢慢出来。出来到了顶了以后,要进针回去的时候,圆形的这样进去。会用到这种补泻的手法,一定是用在肌肉很多的地方。而且是用在原穴或本穴。因为当经的子穴或当经的母穴,都在手脚边。所以不需要什么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否则,你摇完病人也痛死了,要找肉多的地方,我们在本穴、原穴上做补泻。

  c: E# c% {. S4 v" z0 g2 B+ c
苍龟探穴与赤凤迎源3 q3 F" U- M, I/ Z# A4 b. W

再来是苍龟探穴。苍龟探穴就好像乌龟进入泥土里面的“象”。龟在水里、泥巴里,它是无孔不入的。钻进去是进入土的象。所以,我们是一退三进。什么叫一退三进?比如,这是皮肤表面,我这针扎到穴道,然后左右转,气到了,病人感到很酸。这时你要做苍龟探穴,就是补。先退下来,退到皮肤表面。再进去的时候,分三次下针,一次比一次深。比如,这是皮,这是骨,穴道在这边,这是皮层。你先扎到穴道,针扎到穴道以后,再提出来。针先下到穴道后,第一个动作先提到皮肤表面上,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一进、再进、三进。实际上,一进是到这边先等一下,等一下再进一次,然后再第三进。一进、二进、三进。这是一退三进,这是苍龟探穴。当这个人身体有硬块或痞块。我们用报刺法,如果刺完了,硬块虽还在,没有变小,但变软了。这是正面,你正面这样下针。从侧面、从剖面看都一样。你的针柄是这样,针下到底下,拉到皮层的时候,你一进、二进、三进,知道我的意思吗?然后再拉到皮层,一进、二进、三进。这个很强,我们去积块,去痞块都可以用,这是个补的手法。

赤凤摇头又叫赤凤迎源,这是泻的手法。泻的手法是退方进圆。但是在退方进圆的时候,进圆的同时要摇动针柄。这比较复杂一点。退出来的时候。针是方的出来,进去是圆的进去。同时在下针的时候,要摇动针柄,这就是赤凤迎源,也叫赤凤摇头。《针灸大成》写赤凤摇头。这四个飞经引气的方法,就是出自《针灸聚英》①。大部分来说,我们做完手法是不留针的。补的话针孔按到。泻的话,针孔不要按,都不留针。用手法来让它很快的完成。我们临床上做的时候,比如病人很急,或早上只有三个小时,却来了一百个病人,那怎么处理?就飞、引气,让它马上结束。人不多的话,一个人二十分钟,针下去就留针在里面。就不需要做那么强烈的手法,不用瞬间完成这个动作。当然这个动作可以缩短我们留针的时间,我们做完,就可以起针了。你就看人多人少来决定。

/ h1 N% b& @1 `: K" N, ^* `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2 M# o: j6 X1 O7 f% T

再下面就是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这两种是相反的,使用的时机不一样。你只要记得,中国人把龙当成九,虎当六。龙是纯阳,老虎是阴数,是六。就是龙九、虎六。这是我们的针刺手法。

龙虎交战在三部,三部就是天、人、地,在这三部上面一补一泻。所谓三部一补一泻就是针在天部里面。这个是皮,这个是骨,这个是皮下到骨边分三个,天、人、地。我们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这边,在天部这边,如果顺着气脉,右转,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的泻。然后做完以后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再到地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这是所谓的三部都有一补一泻。那平常在做九、做六真的很复杂,我平常做一啦,一个补完一个泻。这是快速的方法。你看书上写三部都是一补一泻,但真要做就做九次跟六次。那平常你做一个补、一个泻。天部做完,做地部,然后一补一泻,再人部,一补一泻。这样天、人、地都一补一泻。在龙虎交战上,都是用捻转法。

在龙虎升降法就是用插提。同样的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气至以后,用插提法完了以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这个地方,放在那等,让它气一直在那边循环。做完补泻后,气会循环。

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强烈的痛,不管那个痛是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是意外的痛,通通可以用龙虎交战,这是镇痛的手法。龙虎升降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气要经过关节,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比如,有人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气过不去。我们的关节有堵塞,我们就会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所以,这个使用时机是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我们才会用这种方法。一般龙虎升降的方式就是插提法,天部、人部、地部各用一次的插提法。龙虎升降是用在关节脱臼或风湿关节肿很大,气过不去时用的。龙虎交战就是捻转法。主要目的是止痛用的。是针灸麻醉,针灸的止痛手法。若骨头没有裂的话,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麻醉的效果会很强。


9 C% ]( Y& r: L

登录后可查看完整内容: 请 登陆 或者 注册账号
古月仙居       由古月道人建立于2025年1月1日,本站存在的意义:其一是本人自我学习和复习的过程,其次也是为分享及弘扬医道文化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医道爱好者可以有一方学习交流的净土。
  • 官方手机版

  • 微 信 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