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道無爲 于 2025-1-18 22:23 编辑
Z! ?3 C0 U A J; x 第四章 任督二脉与十二经络 05足阳明胃经 6 R7 m5 B+ i' B. y D; a8 _9 B( B) M0 A大肠经走完了以后,进入了足阳明,足阳明是胃经。阳经又重复了,任何的阳经从四肢末梢,井荥俞经合,就是金水木火土,膝盖以下。胃经从头上,一路下去,到脚趾头,是相当大的经络。手上的阳经由四肢往身上走,脚上的阳经是身上往四肢末梢走。就按穴道走向,就是气血走向。 7 W0 }8 m6 F/ V) Q0 j& C9 i4 q1.头维穴/ `+ U3 ?9 m3 {! W5 h 大肠经完了以后,气血就进入头维,阳明胃经的第一个大穴。头维,头发拉起来,发际这边,正好在转角的地方。头型是这样,在转角的地方,有一个凹洞,这个穴道,跟本神在同一条线。这个位置看头的大小来决定。不能说三寸,有人三寸还没有到发际。如果按照发际并不好找,用指感来找,正好在凹角的地方进去,就可以摸到一个凹洞。 这穴很少下针,也可以下针,但要知道这个位置是头维。仔细摸,讲话时会有脉在动。去摸骨缝,这个穴道很大。全身最小的穴道是八髎,其它穴道都蛮大的,血海更大。我们偶尔会用到。 《内经》里面说:“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黄肠。我们有五味,酸味入肝。我们讲的味道是天然的原味,比如柠檬是酸的,这是天然的酸很好,入肝经。天然的酸是碱性的,是好的。食物坏掉也是酸的,就是毒,同样是酸味,一个是坏的,身体会排斥,一个是好的会吸收。仓廪之官管仓库,东西进来不好就把它排掉。当胃一吃到是不好的东西,就开始反胃、恶心想吐。 苦味入心,心是红色。脾胃是黄色,所以胃又叫黄肠;大肠是白肠。甜味的东西都可入脾胃,像麦芽糖,蔗糖是甜的,是天然的糖,会入脾胃。现在市面上的糖是人工糖,会造成负担,身体排不掉。所谓常人,正常人的脉息是一息四至。所谓一息四至的定义,是摸脉医生的一呼一吸,病人脉跳四下,四至到五至都可以,因为中间会停一下。医生吸吐要正常,不能说吸吐之间,速度像狗在喘气,也不能像道家打坐,吐气吐一分钟,这样脉都会不准。所以要用正常的呼吸。每个人呼吸都不一样,和尚道士摸脉跟我们摸脉不一样。差不多就是这样。比如吸气,一吸胃就动两下,吐气,一吐胃跟着动两下。这就是四至到五至的观念。常人是这样。 土克水的意思是,今天水有问题了,水是肾脏,肾脏有问题时把土淹没掉了,所以水会反侮土。所以有一句话“胃是肾之关,”肾关门的地方。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肾功能完全衰竭的时候,除了极度的晕眩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是因为水太重,害到胃,并不是有胃病。胃的本身是黄色的,叫黄土。所有的食物,吃进去以后,像大地的泥土施以营养,土就会肥沃。 后面有更多关于胃的功能。胃里没有东西就没体力,有东西才有体力。看卷八第 12页,足阳明胃经一共 45 个穴道,它还不是最大的经络,最大的是膀胱经。十二经络上面,第四行中间,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为井荥俞原经合。看第八行中间,胃经,是多血多气的。是辰时注此,书上写错了。辰时气血注在这个地方。是早上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在管。所以早上五点到七点上个大号,差不多该吃早餐了。那胃经的气脉,是在右手的关部。右手这边(寸部)是肺和大肠,再来(关部)是脾和胃,尺部是肾脏、子宫胞户。左手寸关尺分别是心脏、肝胆、肾脏。到《黄帝内经》四诊心法时,会越讲越详细。这个胃脉,实则实脉,脉按着越重,就越弹得越高,这就是实脉,虚脉看着很大,按下去就没有了。 考正穴法。头维,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从神庭旁上开四寸半。本神是胆经的穴道,本神旁一寸五分。还没介绍到胆经,所以头维穴从神庭外开四寸半,头维穴是足阳明跟足少阳之会,一般也是禁灸的。 ! [4 F: K8 n6 ^2.下关穴; ?. A* h7 V' N; R. K+ l8 t 再来是下关穴,下关这个穴,合口的时候在这边。扎病人下关的时候,让病人躺倒,侧卧,嘴闭起来就封住了,张开就有个洞,闭起来就没有了。当下巴脱臼了,扎下关。主要治症包括,中耳炎,牙科。脱臼的时候以下关穴为主,两手将下巴的骨头往上打上去,它就会合起来。我们以后有很多伤科的治法,人纪以《针灸》、《伤寒》、《金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为主。有机会等人纪讲完后,再讲中医的正骨术。下关不灸,有头发的穴道都不灸。可治牙科、下巴脱臼、耳流脓。还有一个症状西医叫 tmJ,就是牙关这边很痛,不能咬,我们下针都可以。下脸针的时候,先下合谷,这个 tmJ 效果非常好,牙医也来找我治,牙医痛的没办法!治法是痛在下关,先下对侧合谷,再针下关。这边痛下另一边,两边痛下两针。扎一、两次就好了,但痛会痛好几个月,一年两年都有,咬东西、吃东西很痛。 3. 颊车穴* }$ V1 v& J, d$ x V. B6 I 颊车,下巴这边有个肉,咬牙时,肌肉会起来。肌肉会跳动的地方就是颊车穴。颊车穴可治疗中风、口歪眼斜。用地仓透颊车。这两边突起一块的就是地仓。地仓就是有房地产,小偷没有地仓,小偷是不会买房子。下针的时候,地仓透颊车,面部中风用的,病人左口歪眼斜。左边是健侧,右边是患侧。先针左健侧,当然要先下左合谷,再右侧透针。过去面部中风的时候,是用鳝鱼血,当场杀一条鳝鱼,把鳝鱼血一涂右脸上去,右脸血一干,拉的力量很强,就把脸拉回来。用鳝鱼血拉脸很有名的,万一歪左边的时候,就涂右边。没鳝鱼血时,就下针,用地仓透颊车。所以,治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面部中风、口歪眼斜,都可以。 7 s( r Q" g/ c- u8 B4.承泣穴 承泣、四白、巨髎。这是眼睛,这是眉毛,眼睛在这。在眼睛下方、眼框骨头上面一点,我讲过穴道不会在骨头的正上方,而是在骨头上面凹的地方,这就是承泣。一般不下针,因扎了眼睛会黑眼圈瘀血!知道穴道位置就好,但不下针。承泣是足阳明、阳蹻、任脉会穴,禁针。 现在我们技术好下针可以,因为以前针很粗,现在针很细。如果不针,我们知道这穴道要干什么?因为要用来诊断。这眼珠子,下眼袋拉开一看,这个人眼翳从下往上升,就知道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升到瞳孔边把眼睛遮住就看不到了。所以用在辨证很有帮助。 # X! J8 T$ i; T2 L* A( u7 s6 V5.四白穴 四白,眼珠在这边,从眼框下来是四白。穴是这样量,眼要正视,这一条线先找到,然后从眼框骨头看过来,下一寸,同身寸一寸的距离,这是四白。 我们针灸上面,你们将来当医生,脑筋要灵活。要叫病人瞳孔放正,你们要学到不放正也找得到,因为有人是斜眼、斗鸡眼怎么办。所以看眼睛形状中间下来就好了。为什么会有斗鸡眼?是因为婴儿时期,爸爸、妈妈不懂,小 baby 睡觉,灯很亮,很乖的小朋友起来都不吵的,爸妈在睡觉,小 baby 脖子很软没有力气,但眼珠子会找光,对这世界很好奇。然后眼睛就对着光,看久了眼睛就偏一边,所以有小 baby 时,以后点两个灯,不能让房间黑的,开两个小灯在那边,让他不知道看哪一个,眼睛就正了,这是基本常识。这些眼睛附近的穴道,都是治疗眼睛、内翳的问题,还有更好的穴道可用。 6. 巨髎穴 再来是巨髎,承泣、四白、巨髎,从这一条线下来,这是水沟、兑端,是平行的,正好是水沟这边。巨髎穴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巨髎是在颧骨下方这边,这里有动脉,可以下针,但不要太深。有人拔牙完很痛,我们就在这下针,效果会很好。我用最多的是治牙痛,还有这边局部的肌肉麻痹。 6 q Y N5 _4 P) W, f7. 地仓穴+ v$ {1 e! _8 l3 n0 \& p 地仓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蹻脉的会穴。地仓在嘴角旁边,我们有天仓跟地仓,眉尾这边叫天仓。所以有天仓跟地仓,有人天仓凹下去,完全没有天仓,也有人完全没有地仓。天仓没有的话,一种是没有祖业,或身体很差的时候,天仓也是会凹下来的。没有地仓表示是小偷或身体的胃气不够。胃经在脸上走,所以脸都是胃经,所以很多年轻男女有青春痘,青春痘都在胃经上面。胃很热,又吃很凶,吃了半天,痘痘就会比较多,又再通宵熬夜,痘子就长出来,都在胃经上面。 n/ h: d. Z! A3 } 8.大迎穴1 H4 M# x% {! O: e: e7 W$ C: y 9.人迎穴4 x0 F$ L4 M6 @1 i& K/ O 10.水突穴+ ~) q- j$ h7 q% i! A 11.气舍穴& I' T( h9 a! a 大迎在下颔这个地方,地仓颊车中间是大迎。大迎穴在骨头上方,再往下是人迎。这铜人黄线的地方,黄线代表脾胃。大迎再下来是人迎,这些穴道知道就好了,很少用。人迎有人迎脉,这条大筋最上方就是人迎、中间就是水突,再下来就是气舍。 水突比较常用,治疗瘰疬,治甲状腺肿大。下针的时候把大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扎五分进去,在治甲状腺肿很好用。人迎很少下针,但用来摸脉,人迎脉有的话,胃气就有,病人就不会死。这几个穴道,即使不会用也没关系,但位置要知道。 12.缺盆穴/ [4 D0 o* r9 ?8 U 13.气户穴 14.库房穴& R) h) W- G( L% \5 x0 O* \/ _5 b 缺盆穴在琵琶骨、锁骨正中间。这穴道不会下针的,若深针会扎到肺脏,但要知道这是缺盆穴。由缺盆穴再下来是气户,叫“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气户跟缺盆隔了一个骨头,跳一个骨头下来就是气户,再来就是库房。足阳明胃经顺着大筋的内侧下来以后,再转到这边来,与任脉相距四寸的距离,到了乳根进来,后面是两寸。 这是乳中,从乳中一路往上看,到缺盆的地方是足阳明经过的地方。“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这几个穴道,都每隔一个肋骨一个穴。男人比较好找,而女人比较不好找,这说明是以男性为主。这里近取穴一定是乳房的问题,平常不会下这边,像乳水排不出来,有硬块,男生很简单一个肋一个肋这样去找。我们下针的时候不是直下,要斜刺。这是针,这是乳头,这是缺盆,下针是在前五分的地方从里斜刺进去,而不是直刺。 15.屋翳穴 16.膺窗穴9 e3 F3 I# z, u v0 c6 F 17.乳中穴 18.乳根穴 膺窗、屋翳、乳根,是治乳房硬块的地方。书上写男人乳中下来就是乳根,女人乳房比较大,不要按寸去找,因为乳房的下方就是乳根。 这里要了解几个。书上指膺窗,乳痈寒热。乳中穴,看书上的中间,乳中禁针也禁灸。《素问》说,如果针下去而化脓就不容易收口。乳房是足阳明胃经所经过,那乳头的地方是肝经经过。这是乳头的下方,乳头这络到肝经上面。乳房有足阳明胃经通过,足厥阴肝经也通过。因为乳头络到肝经,这也是为什么女人乳癌,若切了乳癌又会变转到肝癌、肺癌的原因,因为都有络会到。书上后面整段的乳中穴,就是乳癌发病的过程。妈妈喂母乳给小孩,在喂母乳的中间跟先生吵架、婆媳吵架,就造成奶水在里面,那奶水一积住,奶水不出来,就变成硬块在里面。 所以,硬块在里面,就是不去治疗。依古书记载都是十几年,古书每本都是写十数年,以我从古书平均去算是十四年,也就是不治疗,可以活十四年。给西医治,十年没有乳房,十年就死了。西医的存活率的意思就是最多能活十年。但医生这样讲就没有人来看病了,所以发明了存活率这个名词,他们没有讲治愈,而是讲存活率,就是说治疗,只能活十年。书上提到已成岩就不可治,这是针灸不可治,针医无法治。但伤寒金匮里还有药。 乳中穴,初次喂母乳,奶水很胀,但奶水出不来。过去大陆的中医,用葱头,用葱白,先用葱白的地方,把乳头涂一下,这葱白会辛辣发散,然后把葱反过来,用葱背后的毛一扎一下,奶水就出来了,效果很好。但记得奶水出来以后,先擦一下,不然小孩子辣死了。这是很简单很自然的方法。 过去我们用“岩”这个字,岩就是很硬,硬如石。像石头一样那么硬,乳癌就是这样的,很硬。然后到了十三年、十四年,中间会破个洞,流很臭的脓出来,肿很大,但病人不痛。到后期时,按书上记载,深可见骨,可以看到肋骨,还是流黑的脓血,也很臭,我被臭过很多次了。这个怎么形容,像烂的尸体,就是那个味道。这个是最早中医的癌症。 从宋朝开始有记载。 再来是乳根,一般膺窗,乳中、乳根,乳中不下针,膺窗、乳根都可以下。如果我们下针在膺窗跟乳根,可以帮女人丰胸,到时还有丰隆穴,也可以丰胸。所以,如果不会看病,就做针灸美容。 乳癌之针灸治疗" k1 h2 O1 W7 K6 ~ 19.不容穴( ?% T$ C6 N# K1 z" g8 d 后面的穴道从不容开始。胃经的走向是这样,以男人做标准,会比较清楚一点。这是肚脐、乳头,由胃经下来到乳根。这边是任脉,如果以男人扎针,两乳中间就是膻中穴,这两间相距是四寸。二寸就是三个指头。不要买个尺,没有那么笨的人。当知道大概位置在这里后,开宗明义就告诉,穴道在两条肌中间。像男人肌肉比较大一点,拉过来一点,反正在肌肉中间。所以每个人都不一样。到了乳根穴以后,进入不容,就是巨阙穴旁开。从肚脐和心蔽骨中间,叫中脘,中脘跟心蔽骨中间是巨阙,在任脉上面,从巨阙外开两寸是不容。 不容就是食物不容纳!吃东西很胀,不能容纳,就在不容上治疗,这是所谓的近取穴。靠近的只是功能而已,针对问题而已,不分虚实寒热。只有在手脚上面,才有子母补泻。比如有一个太太心口很痛,喝水就吐。心口痛,就是心脏巨阙,喝水会吐就是不容!所以,中医针灸穴道有它的名称和意义。 20.承满穴9 |7 S- D4 o. C% B2 @ 承满就是上脘旁开,巨阙跟中脘中间就叫上脘,上脘旁开两寸叫承满,书上是写三寸,实际上是两寸,我们要更正一下。承满的意思是吃一点就饱了,胃口不开,吃不多,一下就饱了,常常胀满,这是近取穴。 0 t+ |. D; m8 t6 A3 i21.梁门穴& _2 u. W8 A4 M 22.关门穴7 m- J7 L7 E# _1 l& ~# ~5 n- L 23.太乙穴4 U8 d- S0 D1 q2 Y/ [ 24.滑肉门穴 再来从中脘穴把图放大,这是中脘,这是神阙。所以要先教任脉,教过任脉后,才有办法找穴道。再来是关门、太乙、滑肉门。 关门穴顾名思义,就是不想吃东西,吃东西就想吐,跟不容一样,知道就好了。以任脉的穴位为准,这些穴道为辅。比如胃痛扎中脘,如果扎完还有痛,可以在旁开两寸的穴道再扎。隔盐灸神阙,灸完后,肠鸣腹泻还有就可以配合天枢穴。 太乙和滑肉门都可以用在长高,下针,灸都可以。小孩想长高,可以灸。现在诸位学到三个穴道:第一个是身柱,在第三椎灸可以长得高大,第二个就是太乙跟滑肉门,这是可增高的穴道。这两个灸完胃口大开,再灸身柱,小孩子就会长得人高马大。千万要记得,头脑也要好,不能只有四肢发达。 1 G' Y% Q0 p: H4 a Q* I4 n( w: a( p25.天枢穴% X: [$ A7 `! B7 q W 天枢这个穴道,正在神阙外开两寸。《针灸大成》刚刚写三寸现在变两寸,实际上通通都是两寸。天枢穴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是大肠的募穴。讲募穴的时候,以后会讲到俞募治疗法,大肠的俞穴加大肠的募穴就是俞募治疗法。 大肠的募穴还有一个意思,当病人便秘时,不是讲完便秘就结束了,这才刚开始。我们要确定便秘是堵在大肠、小肠或十二指肠里面,还是在胃里面等等,后面会慢慢讲到。怎么知道它是堵塞在大肠里面呢?就看大肠的募穴天枢,手放肚脐旁,一按天枢,病人大叫一声、惨叫,这是燥矢,就是病人有宿便,就是干的大便。硬的像石头一样,会硬到什么程度,会硬到排出来时,就像石头掉下来,丢到墙上还弹回来。这种燥矢若不出来,会让人发精神病。横膈膜在这边,小肠是火,食物跟水的残渣在大肠,小肠火在下面烧,水会因此气化上来,气化上来以后,有大肠的燥气,很脏的气在里面,这横膈膜会把浊气隔掉,让气不会往上走。只让清气上升。当燥矢太强时,横膈膜挡不住了,人就会发狂奔走。到龙发堂看看,十个病人九个便秘。没有便秘的,那个就是假的。今天杀人了,就跑到龙发堂逃难去了。也不用心理医生去辅导了。病人每天都有大便,他是假的精神病,结束了。所以说中医很好,懂医学或生理学,一看就知道。穴道可以帮诊断,那怎么知道病人大便排出来了没有,一压又惨叫,那就再治疗,若压了软掉了,那就是宿便排掉了。 宿便有两种,一种是寒,一种是热。寒的定义是大肠没有蠕动了,没有蠕动了就累积很多了,但病人不会感到难过。一种是热,热就是肠子有蠕动,但大便排不出来,所以肚子会痛,小朋友半夜肚子痛,就是热,这就讲完了。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就叫实。便秘时肚子痛就叫热实。还有一种是寒,叫寒实,寒就是没有动。若还是不清楚,看小便,热实的病人,小便是黄褐色的,寒实是清白的。 大肠堵住时,到底可以撑得多大?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影星约翰伟恩演牛仔的,你记不记得他肚子很大,枪袋都带在下面,他死掉以后,法医把他肚子打开来,宿便有 40 磅。因为他工作很辛苦,沙漠中待得太久,水份都没了。也可以知道那边的医生很烂。 天枢穴很好用。为什么要教各位辨寒热?如果是寒症,在天枢上面灸比针好。如果是热实,下针会比灸好。若热实又用灸是火上加油,会更干。寒实灸天枢,当然是隔姜灸。 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 26.外陵穴 从天枢穴往下走,这是神阙,这是曲骨。现在知道为什么先讲任脉。神阙到曲骨,用目测的,看三比二,这交接的地方叫关元,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这两个中点叫石门,这两个中点叫阴交,中间是气海。从阴交穴外开两寸叫外陵,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一路下来(任脉外开)二寸全是足阳明胃经。病人说这里痛,一看是胃经,就结束了。所以经络要强,针灸经络学不强,只会开处方,诊断实力就不够。 5 a" V+ }' o2 j8 L3 [8 S) N9 _5 ?27.大巨穴 28.水道穴# L; P, S( F- H; a/ w 从石门穴外开两寸是大巨,关元穴外开两寸是水道。这都是近取穴,肠鸣、腹泻都可以治。在这特别提出水道穴,神阙上一寸叫水分,水分跟水道常合并在使用。可通利水肿、腹水,两个穴道同时用。病人如果胀的很厉害,不能躺下去,下针,灸的话躺平比较好灸。 29.归来穴 再来中极外开两寸,叫归来。看这两个字,睾丸不见啦,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就好了。因为男人的睾丸缩到里面去了。还有一种症很特殊,睾丸会一直转,那西医会把睾丸拿掉,不然一转,血管会转在一起,血液会坏死。归来!我们穴道很多,以后介绍到肝经会更多,肝经直接络到阴器的地方。 ! |8 S4 O% w+ r) i30.气冲穴 再来是气冲,从曲骨外开二寸是气冲。孕妇肚脐以下的腹,最好不要针,怀孕不要针。气冲这个穴道平时可以用灸的。这些穴道,中极、气冲、归来、关元都围绕在妇人子宫、卵巢这边,常灸可以助孕,不需要用人工受精。 我在美国临床,有一个太太做了三次(人工受精)都失败,西医叫不孕症。我说:“如果想创造就找我,想破坏的找西医。你生不出小孩为什么不找中医?五千年来,我们生养了多少人。”现在我教她们用灸、吃药方,来找我求子的都是儿子。老外吃中药,生下来还是金发蓝眼,不会吃了中药生出来是中国人。所以他们说,生不出儿子,就找倪海厦去。 : V0 }1 R% X" g0 m7 C31.髀关穴 32.伏兔穴 再来是髀关、伏兔、阴市、梁丘。伏兔这个穴道过去跪着时,肌肉隆起就像兔子一样,所以叫伏兔穴。但跪着找穴道,躺下来又不见了,所以不要这样找。从膝盖头直上六寸,叫伏兔穴。从伏兔穴再往上六寸,就是髀关穴。伏兔偶尔会用到,髀关几乎都没有用。这些穴道多半是治抽筋、脚没有力。伏兔穴管的像脚膝冷。 临床上,有比伏兔穴更好的穴道,我也很少用。知道有这个穴道就好。找的时候,记得腿上的阳经,从中间分阴阳,内侧是阴,外侧是阳,翻过来找第六寸,绝不是在肌肉上,而是在肌肉缝中间,这样找就不会错。 $ y+ k Z( t* w& t33.阴市穴' U& X' @, q6 y% B0 \1 _' k 34.梁丘穴 34.5 解穴(经外奇穴)- c! ]* T% f6 v/ g. F3 H. J. a. J 阴市、梁丘与犊鼻穴,这是腿,膝盖头在这,这是腿的正面。以病人的左腿、左脚为主,你是医师从正面看他。从膝盖头上二寸,往外开一寸,往上一寸,这个穴道叫阴市,这个穴道叫梁丘。有个经外奇穴,摸摸自己的脚,在膝盖头外侧有个直角的骨头,这个直角骨头上一寸,有个奇穴叫解穴。这样找有没有问题?所以这里面有三个穴道,阴市、梁丘、解穴。 阴市是近取穴,平常是治膝盖冰冷,好像有水在里面一样,近取穴。很好笑的事情在这,古代可能就有夜市,为什么?有一个病人脚痛,脾经、胃经痛,下完针就不痛了!但回去后,晚上又痛,这就奇怪了?老是发在晚上,问他做什么工作,回说夜市里卖东西。好吧!就下阴市,下一针,马上就好,也从此就好了。因为晚上在交易!很好玩的!在膝盖以下才有井荥俞经合,膝盖以上没有,在这无所谓补泻,只是一个穴性而己。后面还有一个风市,风市在胆经上面,这两个我们常用。 梁丘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炎症时用来消炎。举例:有人膝盖受伤,偏偏伤在膝盖头,膝盖头每天在那弯来弯去,最不好收口。我们曾经有个护士,膝盖摔破了,但膝盖也没办法不动,变得通通是脓。西医就把盖子拿掉,把脓清出来,但再长一次又化脓。药都还没用,梁丘一下针去,病人就觉得好痒,二十分钟针起来,整个膝盖伤口就结在一起,效果很好。梁丘是消炎穴,而青春痘老是生在足阳明胃经上面,这都是下梁丘很好的时候。针梁丘穴,摸两个肌肉中间,针下去。郄穴无所谓补泻,主要是消炎,像红肿都可以用。 解穴有几种功能。第一种,下完针以后,比如下太渊、经渠时不小心扎到动脉鼓起来了,这时肿在这边,下对面的解穴。解穴就是当下针后的针感、很痛、很难过,包括下针肿起来,一下解穴,病人会感到有个东西跑,就平掉了。就那么快,压力马上就去掉了。过去武功高强的点穴,点穴后解不掉,解穴一点就解掉了。有两个解穴,一个在脚上就这里,一个在手上心经的少府穴。这是一个经外奇穴的地方,我在介绍经络遇到奇穴就直接讲了,这样就不用再外开一堂经外奇穴的课。 35.犊鼻穴9 U1 T0 y) `6 _8 V$ y 鹤顶、双膝眼 再来介绍犊鼻。犊鼻穴在那里?膝盖的盖子跟胫骨中间有个韧带,中间这个叫做犊鼻。犊鼻穴,很少下。下针如果下得很深,会伤到膝盖的油囊。中间是韧带,韧带的正中间是犊鼻,旁边有两个凹洞称膝眼,膝眼属经外奇穴,膝盖的眼睛。 五穴四针(治疗膝盖问题) 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膝盖伤痛的时候,有五穴四针。第一个穴在膝盖的头,不要扎到膝盖骨,骨头上没有穴道,要上来一点。这一针称鹤顶,鹤顶再加上两个膝眼,我会示范给诸位看。 在双膝眼上下针时,要注意针下去的角度,要呈八字形。上面看是直角,从前面看是八字。扎膝盖的地方,针是直进直出,不要捻针,因为有油囊在里面。如果是捻针的话,一旦把油带出来,膝盖会受伤,直进直出叫雀啄术,像鸟吃东西一样。下针速度很快,不要左右转。树木的医生是啄木鸟,有一天早上扣!扣!不知谁在敲我家的门。第一次到美国不知道!打开门看都没有人,后来看到啄木鸟在上面。我们利用鸟当医生,这是雀啄术。再来是阳陵泉跟阴陵泉,胆经的阳陵泉透脾经的阴陵泉,用三寸针,五穴但用四支针,可治所有膝盖的问题,没有膝盖风湿痛会不好的,效果都很好。 / l/ B) E. F9 ?6 b- h+ J36.足三里(胃经合穴)/ v9 m" ?# t! l% \, k' P 再来从膝盖头下去,在膝下三寸,按照书上说是足三里。足三里是很大的穴道,这是用书上的寸来找的。我教诸位一个方法,永远不会搞错。用手指头顺着这胫骨,从下往上推过来,推到这边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就是准备高的起点,外开一个指头,就叫足三里。摸到高起来外开一指头,穴道就出来。 足三里是非常常用的大穴,所有胃病都可以治(但吐血除外)。有个穴道叫冲阳脉也在胃经上面。找到足三里,按住足三里,冲阳脉就没了,这代表找到穴道了。叫度骨法,就是按照骨头来找。 一般中医的观念是男人年过三十,多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井荥俞经合。阳经的合穴,五俞穴是金水木火土,合为井荥俞经合。足三里这个穴,胃经本来就是土经,所以胃经的本穴就是足三里,属性相同。 病人恶心想吐,扎足三里就去掉了,除非扎到足二里、足四里。有人脚不能走远,扎足三里。脚没有力扎足三里。灸和针都可以用,灸百壮都没有关系。还有,它可以把燥热的气导下来,比如灸中脘、关元,灸得太过了。想要超过那老将军,就灸五百壮,灸得很黑,灸到口干舌燥眼泪都没了,怎么办?再灸足三里,它会把热往下导。常常会中灸,后面还会介绍到膀胱经灸膏肓穴。灸的时候,感觉很燥热,就灸足三里,把火气往下导。 足三里是胃经本身的合穴,也是属土为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在这治疗。如果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足三里就很好用。问硬块多久啦,二年,就在足三里用补。如果硬块压好痛,刚开始就在足三里用泻的方法。 足三里之补泻手法; [5 R# i/ }& L3 ?) j' _ 36.阑尾穴(经外奇穴) 在介绍上巨虚、下巨虚、条口时,先介绍一个奇穴。我画清楚一点。这是膝盖头,找到足三里以后。在足三里下,约一寸,这个穴道叫阑尾穴。所有的穴道我一再重复讲,帮助诊断、帮助治疗、也帮助事后确定他好了没有。 现在这个病人来了,病人肚子痛。一看是个女的,要查到底是月事痛,还是盲肠炎,还是其它只是腹痛而已?西医是去验血,看有没有发炎?有时验血下去还不是盲肠炎。中医不是,中医是叫腿伸出来,男左女右,男的看左边,女的取右边,足三里找到后,在它下一寸的上、下都找压痛点。如果有压痛,大叫一声,就是盲肠炎。这是很肯定的,它是100%。 人体不能相信仪器,仪器会有错误。这个病人在阑尾穴有压痛点,我刚才讲到穴道可以帮助诊断、也可以帮助治疗。一压,病人惨叫的很大声,意思是告诉“给我一针”。一针下去,要下得准,手都按到痛点。下针下去的时候,引到气就好了,无所谓补泻。病人的痛会当场去掉,一般盲肠炎病人会像虾子弯起来,因为弯起来比较舒服一点。痛去掉以后,为确保从大便清出来,可以下大肠募穴天枢,小肠募关元。 当然,后面我们会教到如何治腹膜炎。当病人从盲肠炎破掉时,病人会变成腹膜炎,这中间症状不太一样。腹膜炎是原本肚子剧烈痛,到后来痛突然瞬间消失了,因为原本盲肠肿的很大,还没有破,所以病人会很痛。后来一破,因为压力没有了,大便都跑到腹腔了,所以没有痛了。病人会以为他好了,实际上散开来,但一动就痛,就是腹膜炎了。如果给西医治,很简单,就躺一个月,一直打抗生素。中医看有没有腹膜炎很简单,看肚子是凉的,但这边是烫的,知道里面是破裂,好不好治?很好治,不难的。在教各位《金匮》时会讲到,在这不讲处方。 像这种痛,都可以下针,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阑尾,都可以下针。 - x3 T/ \- _ Z8 L. m, ~. s% b" b: Y- x3 D; `$ b5 r/ C! O 37.上巨虚穴 38.条口穴% V, @2 |! I+ S; x) G 39.下巨虚穴# z0 E$ r1 ~ c# Y( ?# C 再来是足三里下三寸,叫上巨虚。那再下三寸叫下巨虚。上巨虚下一寸叫条口穴。上巨虚穴顾名思义,对乳房的硬块很好,把上面巨大的东西虚掉了。下巨虚,肚脐以下硬块,比如女人子宫卵巢有肿瘤,可以在下巨虚治疗。当我们发现实症,实就是有东西。虚就是没有东西,就是无。遇到实症是用泻的手法,泻时逆向行针,补泻做完再往前扎一点,就是泻。 a' b U) w$ I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y2 p) z5 G( a! L7 q 条口穴,除了治症治脚麻,讲个例子。如果有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这个杯子灌满水,另一个杯子灌半杯的水。现在各丢一块方糖下去,糖是一样的剂量,那一个会比较甜?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答案。因水量不一样!今天我若要让这两杯水尝起来是一样的,你们会怎么做?把水灌满,加水进去! 但西医不是,他们用显微镜看,根据验血报告。西医只有验血报告,没有验水报告。可是大家都知道,身体上有百分之七十是水。结果西医不去验水而去验血。所以糖尿病人会口渴!他不看这个,他看报告,血太甜了!所以发明人工酵素,或是胰岛素,让血糖下降。凭空让东西变不见,那是魔术。以物质不灭定律来说,当把糖消失,糖不会凭空不见,而是糖会沉积在下面。日积月累以后,血糖慢慢会积在脚底下,这脚就慢慢硬化。只要脚破一点伤口就不能收口,西医就开始截肢。 条口可以治脚麻,就是讲这个,治脚麻掉了。我不知道治疗过多少糖尿病人。他说:“倪医师我告诉你,我原来感觉脚到底是踩在地上还是地毯上,我都不知道,现在地板上有一粒小细沙我都知道”。所以在治糖尿病时第一个要务是把水补足,中药里有很多生津的药。第二个要务就是把陈旧的糖导引回身上。所以,在糖尿病初期的时候,中医开始治疗时,会有一段时间血糖变得比较高,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老糖!糖会从脚底回到血中,本来糖就不会积在脚底,是吃了西医降血糖的药,打了胰岛素才会沉淀下去的。这时把下面积的糖去掉,同时把水补满。怎么知道把水补满了呢?就是病人不渴了!反正糖尿病又叫消渴,这是中医。 所以糖尿病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找中医看,一个是找西医看,自己决定,找西医看就是走前总统蒋经国的后路。脚慢慢被切掉,所以这个要由自己决定。 (条口)第二个(功能),很有名透针是由条口透承山。承山在膀胱经,脚后面那边,两个大肌肉中间,有个穴道叫承山穴,介绍到膀胱经时会提到。条口穴一针,可以透到承山穴。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比如病人肩抬不起来,从对侧条口穴下去,拿三寸针,一路透到承山穴,透针时叫病人抬手,这样就好了。这是条口透承山的方法。6 W8 S+ I3 q' |2 e* l+ J 40.丰隆穴) z, a2 e+ P/ Y* w 再来是丰隆穴,丰隆穴要怎么找?这是左腿外侧,这边有一个胫骨,摸这边有个骨头凸起来。而外踝有骨头凸起来。这两个骨头,连成一条线,联机的正中间那点,就叫做丰隆穴。这个穴道,顾名思义,可以丰隆一点,的确有效。针灸美容要做疗程隔天扎针。所谓新病,刚得到的病,一次就好。有些不是病,就要隔日像一三五,二四六的下针。丰胸用丰隆穴很好,可以用补,不要用泻,不然正好相反。 导痰术 41.解溪穴7 i" T1 s, v& M- K0 A4 z F( z0 A 丰隆穴下来以后,就到了解溪。解溪穴先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当找解溪穴时,在病人的脚上一摸,会摸到有两条大筋。在大筋的中间下针,这就是解溪。 解溪是胃经的母穴。我再重复一次,阳经是金水木火土,对上去的穴道是井荥俞经合,足阳明胃经本身是阳土。相生的,木生火,木是妈妈,火就是儿子。火生土,火是妈妈,土就是儿子。足阳明是土经,所以它的妈妈是火。所以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又是本穴,到了解溪穴就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因为它的属性是火,所以解溪是足阳明胃经的母穴,母穴的意义是虚症治此。所谓的虚症,像头痛在胃经,已痛好几年了,就扎对侧的解溪。顺着这经络下针,虚症在这治疗。 # n. a. J! m! m+ [9 `+ G42.冲阳穴7 g2 I/ a( A7 Y3 ? 再来是冲阳,在解溪穴下二寸,找的时候不要硬找二寸、三寸,用摸的,摸到动脉,动脉下就是冲阳,大约在解溪穴下二寸,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我们有手三阳足三阳,阳经上才有原穴,阴经上没有原穴。过去在《素问》说,冲阳是禁针的,因为过去针很粗,像火柴棒那么粗。冲阳穴里面有个动脉,一下针就会扎到动脉。但现在针很细,摸到冲阳脉时,先把脉拨开来,针就下去了。这是下针的手法。因为它是原穴,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 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例如今天碰到一个病人是哑巴,问他饿不饿,他不会讲。你一摸冲阳脉还在,这个病人胃气还在。冲阳可以下针,用 32 号针,虚实都可治。 书上写的胃经资料,很多都是发狂奔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因为是肠胃的病,大便不通,燥气会上冲,让人头昏过去。所以会跑到很高的地方,很燥热,就开始脱衣服而走了。我们介绍到伤寒时,知道燥矢是如何造成的,可以把它消导下来。 中医有些地方很好玩,比如书上的丰隆穴,第三行,上面写“见鬼好笑”,什么叫见鬼好笑,意思是没有什么事自己在傻笑。 43.陷谷穴9 W, T n' F- |0 J( E+ o+ v" J 44.内庭穴 45.厉兑穴 再来是陷谷,陷谷从内庭穴开始找最方便。这是足第二趾跟第三趾交接的地方,我们把图放大,越放越大。这是病人的左脚,这是第二个趾头,这是第三个脚趾。在这两个脚趾交缝上五分的地方,可以摸到两个脚趾骨。不要在骨头上下针,要在骨头后下针,这个穴道称内庭。从内庭上二寸是陷谷。一直到脚趾甲旁边的地方就是厉兑。所以穴道要先找清楚。 陷谷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所在,如果按照时辰发病,我们知道足阳明胃经是上午七点到九点,这时间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假设有个病人头痛是在每天早上七点开始,到九点就不痛了,这样不用管他在那个经络,只要是按时间,按时辰发的病,都可以下胃经的俞穴。那如果病人在扎针的中间聊天,问说:“为什么我太太七点到九点要跟我发脾气?”陷谷!这些只要是时间发生的都可用俞穴。我们常常看到,为什么每天早上脸肿?起床脸肿最主要的原因是晚上喝水太多,水气排不掉。胃经走在脸上面,所以会在脸肿,在陷谷穴下针。 再来是内庭,这个穴道在两个指头后面,内庭穴是胃经的荥穴,主水。厉兑穴是井穴,属金。这里出现一个问题,足阳明胃经是阳土,土生金,厉兑本身是子穴,但子穴的时候正好是井穴。拿个针做泻,不是折腾人家吗?所以定个法则,叫做“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荥”。遇到要在井穴做补泻的时候,如遇到井穴是子穴,没有办法在井穴上补泻就改用荥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时,就改用合穴来作补。井穴一定是在四肢末梢。
尸厥放血 《针灸大成》所有井穴都在治尸厥,尸厥就是昏迷。我们一开始介绍到十宣放血,所有的井穴本来就是用在急救上面。可是急救时,少商、商阳等等的井穴直接把手一抓。指头尖一次放完。因为指头放速度比较快,十宣放血的理论就是井穴在旁边之故。心下满时会胀满闷到,血一放出来,胀满马上就没了,病人就会醒过来。我们在急救时,不要一个一个的扎井穴,要全部一次放。 井穴本身就是它的子穴、属金。所以厉兑治心脏病效果很好,会出乎意料。 看卷八第 20 页第二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都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在这井穴与荥穴都是胃经实症,像牙痛、乳房硬块。假设妇人不打算喂奶了。现在乳房胀起来。胀起来下时,下子穴也可以让它退掉,陷谷也很好用,陷谷是俞穴,无所谓补泻,都可以用。想让陷下去,上巨虚也可以用。 8 {$ [$ ?6 i# N8 ], M9 {6 c8 v针灸之导引针法 导引的时候,《黄帝内经》里面有介绍,善针者,最好的针灸家,就是会用导引。导引的手法,先介绍初步的导引手法。山、陵、沟、谷,高山、丘陵,然后山沟,还有深谷,这水一路导下去。这什么意思?因为有很多穴道是以山做名称,很多穴道是以陵做名称,像承山、阳陵、阴陵,人中又叫水沟,刚刚有讲到陷谷,很多穴道的名称就是在告诉导引。一路导引到河里。所以,像水沟,就是急救的大穴,病人阳亢一上来,昏迷时,水沟一下去,就会把它导到深谷。手上有阳谷、支沟,很多穴道都是用这类名词。所有穴道的名称其实都有它的意义,比如可将气血导引到督脉的第十椎,或到第七椎去,这是针刺的手法。 |